中国文化少见如印度文化圈子里的辩论。春秋战国时代,也是言论的百花齐放,但多离不开政治仕途,与印度的哲思智慧的辩论大不相同。虽然中国当时也出了思想家,却都一定是辩才无碍的,而且中国的思想,以政治为中心,少了印度以宗教、哲学为主的论思。
中国更擅长的还是文字,故中国文字开发得早,书写工具也出现得早,所以传承下来有文字形象的媒介,或载体也较多,文物上的文化遗产与文字,也是中国古文物的珍贵所在。
中国还是善用文字的民族,而中国的文字却又是很活用的,许多文字可以一字多义,乃至同义。在不同文字的结构,或句子结构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意义显示,所以中文是诗的语言,少了逻辑性、理论性的结束,当然也不是全无,只是比起其印欧等文字,可能就缺了那么一些。
所以佛经翻译成中文,是中国人读的中文,与印度人读的梵文巴利语,还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乃至注入中国人理解的思想与解释。
这就是为什么佛教中国化了,就不再是印度式的佛教而呈现出中国式的佛教。
而梵文或其他印度文字,两城文字翻译成中文后,这些经论的原本就不再受重视,终而湮没消失在中国的大地上,只留下中文的经典,由中国人自己来解释中国人的佛教。
这也是佛教三大系统中,与印度佛教距离最远的佛教。南传传承了早期原始及部派佛教的色彩,印度佛教的内容清楚,藏传传承了后期的秘密大乘佛教,其印度密教的色彩也颇浓,而藏文是依梵文而创立的文字,故其性质更近。
汉传或中文佛教则属中期大乘佛教的系统,入中国后中国化到印度色彩几不多见,创出中国化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