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论语》一书里的名言;其他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群而不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被推广全球伦理的学人,推崇为黄金律,可见古书里的一些常规智慧,依然是富有启发性的。
对多元族群社会如大马言,上述引句更可作为长治久安的座右铭。惜我国的中央执权集团,就是不知是不明白这些浅显的道理,还是另有计算就是要反其道而行,试图打造同而未必和的社会。在著重基本人权与民主化、法治化日益普及的当代,强硬走强加的同,肯定会引发不必要的反弹,甚至可能如巫青团三次举短剑一样,导致政权动摇。
强制同一化
整体上言,自独立以来,中央政权与华社之间的和谐不足,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央政权在语文、教育、文化上要硬硬走强制同一化的路线,而华社则坚持和而不同的政策思路与目标。个人以为,华社的坚持是合理、合情与合法的,应持续不放松地“咬住青山不放松”。因为世界潮流,与我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应会强化和而不同的建国之路。
在大马,强调和而不同,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因为,以巫统为主导的中央政权,为了巩固其政权,已不惜煽动马来普罗大众的不安情绪,散播什么华人威胁论,甚至是夺权论。每当提到行动党时,也常不忘加上“chauvinism”(沙文主义)这个挑起马来人负面情绪的用形容词。也难怪知名的马来异议份子希山慕丁莱益斯(Hishamuddin Rais)常说,他最不满巫统之处在于,巫统为了巩固政权,而不惜愚昧化马来人(Membodohkan Orang Melayu),华人若也被同一化掉,也将如马来普罗大众一样,被愚昧化,进而加速这个国家的沉沦。其实,马来回教徒,在许多方面,都是受到恩庇与信仰的控制的,非马来人必须拒绝同一化,才可能为大马保留多元价值、多元观点、创意、创新力与竞争力。
尊重自主选择
说起来,由于马来穆斯林对自我群体认同,比非马来人更坚持,若同一化,其结果只能是单方面,而非双向的。尤有进者,这个同一化还是易进难出,甚至是只能入教不能脱教的不归路,只要看看诸如李娜乔(LinaJoy)类的教案(由穆斯林改信基督教),便可思过半矣,更别提抢尸、抢改教子女、抢遗产的风波。在这种情况下,亲密有间,亲疏缘的族际交往原则,应是更合乎理性的。
所谓亲密有间,亲疏随缘,是说,我们应依据基本人权与全球伦理,尊重个人的自主选择,为个人提供多元选择,让他们可自愿自主地选择要与他族或他人有多高程度的接触,而非强制同一化。这只会造成同而不和的怨恨。其实,当代人的价值观,本就是日趋著重个人自主选择。
或许有人认为,只有强制把各族人民,特别是学生接触,才可能实现国民团结。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君不见同一人种,同一语言,同一教育体系出身的阿拉伯人,就很四分五裂。反之,我国许多穆斯林,用马来语学习伊斯兰,却很伊斯兰化,显见,重点在内容,而不在于形式。瑞士的各族群,各有其族裔教育,却很富有全民性的、公民性与国族主义。瑞士能,大马何以不能?
显见,团不团结,关键在于掌权的政治集团是否口是心非,为了巩固政权,而不惜操控人民的情绪,这才是症结。据此,不同族群的知识精英群,就应各别用本族语文,向本族同胞介绍他族的思想与价值,以及传播进步的普世理念与价值,用这些普世价值与理念,在内容上,而非形式上,实现和而不同又团结的国家。大马缺的,恰恰就是这些,普世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国人类学者费孝通有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才是和而不同的最高境界。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要求的不是形式上的同,而是能否让尽可能多的人民,可正常地内化基本人权,普世伦理,与发挥人所具有的自然公正感(Natural Justice),这才是可长可久的正道。进而言之,和而不同,还是打造结构性多元主义型民主(Pluralist Democracy)与多元制衡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