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不是正在复苏?这还说不准,但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吉隆坡导游协会主席陈约任表示,目前国际旅游业都面对一定的限制,许多国家皆仍在限制出入境,因此各国的旅人都开始在国内旅游。他指出,诸如酒店、餐厅、景点等旅游相关领域目前已有日渐回暖的趋势,据闻某些知名酒店已经客满。“那些不曾做促销的顶级酒店也开始推出优惠配套,许多人趁著这个时机入住,所以有的酒店在未来3个月的预约已全数客满。”尽管旅游相关行业正在报喜,旅行社及导游领域却依然处于低迷状态。
陈约任指,大马旅行社中,有60%做外地团,40%做本地团;而接待外宾的本地团占了70%。在国人无法出国,而外国人又无法入境的情况
下,所有旅行社一窝蜂涌入接待本地人的旅游市场,使市场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然而,大部分国人在本地旅游并没有聘请导游的习惯,加上疫情暴发后,许多人都避免在封闭空间里与陌生人长时间接触,纷纷转向自驾游。这也意味著未来市场走向会以小家庭式为主流。
以往,本地旅游市场过于依赖外国人,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将大家打个措手不及,却也给了旅游业者一个思考的空间,开始将目光放到本地市场。陈约任说:“往后的本地市场会更有针对性,从一辆巴士的大团变为10人以内的小团。”疫情后,人们会更倾向于小家庭式的出游方式,旅行社需要做好转型准备,提供更多小团地方导览服务。
陈约任:专业导览服务 网上资料无可替代
基于许多人对导游行业的误解,加上预算考量,因此选择自驾游的旅人大多不愿聘请导游,成了该领域的致命伤。对现代人而言,无论是旅游攻略还是景点介绍,只要愿意花时间“做功课”,大多能在网络上找到资料。不过在陈约任看来,这些资料大部分只是流于表面的介绍,无法让游客有深入的了解。“为一个地方进行导览时,导游需要做的不只是在网络上做资料收集而已,他们还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甚至亲身到现场进行一番考察,才开始带团。”
他直言,一栋历史建筑表面看来就只是一座建筑物,不是拍照打卡就能理解的,唯有真正了解背后的故事,才会珍惜它的存在。“又好比大家都知道叶亚来是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那么第一任甲必丹是谁?叶亚来又是从何而来?这些都是导游所能给予的资讯,是深度的介绍。”他指出,如果旅游部能允许导游将司机职务纳入工作范畴,未来导游便可兼任司机,开厢型车带小家庭团出游,开拓全包车服务。如此一来,既可减低旅人费用,亦能提供导览服务,形成双赢的局面。
疫情后,国人能否保留本地旅游的热忱?陈约任对此有所保留。“那些喜欢出国旅行的人,还是会选择出国,但我相信会有一群人因为发掘到本地的旅游价值而留下。”他笑说,自己向来都不反对人们出国旅游,他认为在增广见闻的同时还能看到对比,才会知道马来西亚也不亚于这些地方。
“只要提到印尼巴厘岛,许多人就会觉得那是一个很浪漫的地方。我曾经花大钱入住好些高级酒店,后来却发现用同样的价格入住浮罗交怡酒店,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他直言,本地无论是自然生态、人造景点,甚至于酒店服务都不比国外差,只是许多人不曾将目光留在国内。“很多人不懂自己(的国家)有什么,花大钱出国看一些马来西亚本来就有的东西,如萤火虫、萤光虫等。”他指本地的萤火虫比外国更多更美,而萤光虫也能在砂拉越找到,无需舟车劳顿到国外去。
虽然有不少人在这段时期失业,但陈约任认为那是另一道曙光。失业后的人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他希望这些人能将家乡的特点带出来,创造出更多突显各地文化的“新产品”,为本地旅游革命开启新章。
张艾薇:走近自然生态,出游不限于吃喝玩乐
我是绿牌导游,也就是带领大家去探索大自然的自然导游(Nature Guide)。由于我带的是大自然团,一般旅行社的工作并不适合我,所以我自立门户,为自己接工作。疫情前我大多带团登山,带国人到海外爬山,或是带外国人在这里登山。偶尔也会接一些本地团,带大家去野外露营,教大家怎么生火、扎营、选营地等。我也有多年带国际学校学生去徒步露营的经验,教会他们如何野外生活。
疫情的到来让我有机会转换跑道,更著重在自然导览的部分。后疫情时期,许多人在户外活动上都选择了登山,但一些山仍未开放,人变多了,选择却变少了,所以直接将爬山剔除在外。思及爬山露营仍有许多限制,因此将原本三天两夜的露营团改为划船团,意外获得热烈的反应。
划船团是带领大家一边划橡皮艇,一边认识红树林的活动。虽然红树林是大马生态特色之一,但因为处于沼泽地上,鲜少有人会刻意到访,大部分人对它也不甚了解。我会在团中带领大家划船,一边介绍红树林的习性、生态、重要性等,让大家可以近距离接触,同时了解红树林的特性。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不少本地人前来报团,大家都说不曾尝试这样的旅游方式,觉得好玩有趣。
疫情后期,许多人都变得大胆起来,以往会对一些新尝试感到害怕,但现在都跃跃欲试。除了橡皮艇红树林生态活动,我也开发了站立式划船活动,以及带宠物划船活动,同样获得不俗的反应。
很多业者认为旅游业现在很艰难,所以我想到以好玩的形式作为出发点。我现在已经有点了解大马人想要什么,他们并非不愿意尝试生态旅游活动,而是不知道这些活动的存在。以往的旅游方式都过于商业化,业者已经为旅客安排好酒店、餐厅等,抵达目的地就能直接享受,但我的活动是让大家去付出,再给予奖励,让大家的体验感更强。我认为旅游不仅是吃喝玩乐,也需要包含学习的部分。
我想,现阶段也是开发小地方旅游市场的好时机,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些以前没发现的地方,体验不一样的旅游。虽然本地团的收费比不上从前接待外宾团,但每星期都有团也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吴声强:深度导览 发掘大马之美
5年前回到家乡发展时,我就专注做太平和十八丁的导览。在疫情之前,参与导览的外国旅客占40%,因此在疫情后收入受到影响。我曾到一些景点走动,有业者表示生意明显变好,但大部分游客都选择自驾游,鲜少会聘请导游或参与当地导览。再者,我的导览费用为每团250至300令吉,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虽然现在仍然有人参与导览团,但数量有限,加上仅能在周末进行,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我现在也与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开团,我负责带团;又或是为旅行社提供行程资料。不过,现阶段有不少旅行社正尝试开本地团,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并不是每团都能开得成。
虽然本土导览在其他国家已经相当普遍,但这个概念对本地旅游来说尚算新颖,近几年才慢慢有人知道可以在这里找到本土导览。我想,疫情能让更多人看到大马的美,发现更多的生态,进而更了解这片土地。不过,仅有新景点能引起人们聘请导游做介绍,因此本地深度导览仍有更长的路要走,而我暂时也不能仅专注在做十八丁,为了生计也必须与旅行社合作,帮忙带其他地方的团了。
苏凯达:寻找新路线 拓展地方体验
麻驿是一个专注于社区营造及旅游开发的社会企业,主打文化旅游,而这样的旅游方式虽在近几年来有增长的趋势,但并非本地主流。以往仍会接待一些巴士团,现阶段则以小团居多,参与导览的自驾旅人亦有增长的迹象。
疫情对大部分旅游业者来说是寒冬,但对我们这些地方业者而言,影响相对较小。我想,现在是旅行社转型的契机。以前大家一直采用在景点少、花费少的模式,所以旅游的体验感不强,对当地人的经济受益帮助也不大;而现在可以开始思考将旅游模式改为体验式旅游,毕竟一些大家熟悉的当红景点对本地人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了,转向更深入的探索,可行性更高。
许多旅行社的配套都会尽量将费用减到最低,务求以最“实惠”的价格吸引客户,如此一来就只能去免费的景点。譬如两天一夜的金马伦之旅,去的是仙人掌园、草莓园,但这些景点对因疫情转向自驾游的人来说,是自己开车也能到达的地方,没什么特色。因此旅行社必须转型,做更多体验式的活动,让大家留下更深刻的旅游记忆,且无法自行做到,比如到金马伦时可以有半天的菜园种植体验。疫情前,旅游或许是现代人的休闲选择,但现阶段已经不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业者必须要变得创新、客制化,才能留住旅客。
近期有不少旅行社与麻驿接洽,寻求合作,但也出现了好与不好的配合。带外宾在国内旅行的旅行社对体验式旅游并不陌生,理解我们的概念,双方可以很好地配合;但我们也遇到了一味想要压价或要求免费导览的旅行社。若是导游或旅行社本身来报团,参与了一次导览、收集资料后再自己带团,我并不会介意,毕竟他们带人来,对麻坡经济也有帮助。
我想,社区导览与旅行社可以合作,前者寻找更多新路线,提供更多的深度在地体验,而后者则将人带来,双赢才能让旅游业继续发展下去,改变本地旅游生态。
李远韵:做好准备 把握时机
星级酒店在促销下大多客满,看起来是好现象,但旅行社仍处于寒冬阶段。以往我接外宾团较多,但现在没有外国客,加上本地人倾向自驾游,旅行社生意惨淡。
目前我正在推动浮罗交怡红树林行程,这个地点比较隐秘,故事也较为丰富,价值更高。不过,本地人大多会冲著著名景点去打卡,因此这个红树林团也较为冷清一些。现在我仅能上一些课充实自己、开发更多新路线、与更多酒店洽谈合作,让自己做好准备,等机会来临的时候就立马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