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取自网络)

近年来,市场上充斥著不少环保物品,杯子、袋子、吸管等,只要打上“环保”二字,似乎就能获得消费者的亲睐。这种消费意识成了眼下的一种“潮流”,仿佛身上带有这类物品,就跟得上趋势,是保护地球的一分子。然而,你是否仔细分析过,这些物品真的环保吗?

10年前,环保袋成了一个趋势,几乎各个活动都会派送环保袋,后期更延伸成派送不銹钢吸管。刚开始,人们会因为获得这些物品而感到兴奋,认为自己非常“入流”,但日积月累之下,相信许多人家里都囤积了大量的环保物品。“很多人觉得拥有这些东西就是环保,实际上很多人都没在使用这些物品。”UrbanR创办人曾维雄并不认为这些一次性用品的替代物,可以跟“环保”画上等号,因为拥有与实践是两回事。

环保袋、不銹钢吸管,尽管可以取代一次性塑料 袋、塑料吸管,但倘若使用不恰当,可能会制造更 多垃圾。
环保袋、不銹钢吸管,尽管可以取代一次性塑料 袋、塑料吸管,但倘若使用不恰当,可能会制造更 多垃圾。

从事二手物品回收工作7年的曾维雄指,市面上有许多环保袋由不织布制成,其原料不是布而是塑料,收藏久了会碎掉,变成塑料微粒,在肉眼看不见的情况下对环境造成危害。不织布是由不能再生的化石原料制作,无法被回收再造,且塑料含量比一般塑料袋要多上10倍以上,倘若只用数次便将之丢弃,反而更不环保。

“再循环纸张或纸袋也并不如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环保。”零包装商店The Hive Bulk市场采购经理陈立企指出,以废弃纸张循环制作的纸袋或纸张比一般纸张生产消耗更多能源,也制造更多污染问题。他指,从用罗厘到社区收购旧物开始,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碳排放量。送到回收厂后,需要先将纸张切成小块,用水溶化,才能进行印刷。再者,需要先洗去纸张上原有的打印油墨、漂白等,才能制作成再循环纸。“这里排出的污水还需要做水源净化处理,这又是另一种能源消耗。”他直言,一个物品环保与否,端看其制作过程所需的能源及碳排放量,以及被使用的次数。根据英国环境局(UKEA)在2006年对7种能在商场取得的购物袋种类进行研究,从物品的制作过程到回收或分化的完整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发现棉质环保袋需要重复使用高达131次才能符合环保袋标准,而不织布则需至少使用11次、纸袋为3次。

陈立企说,所有环保 替代品最终的目的都 是为了减少一次性垃 圾,唯有减少使用, 才会减少浪费。
陈立企说,所有环保 替代品最终的目的都 是为了减少一次性垃 圾,唯有减少使用, 才会减少浪费。

对于近年来被视为活动送礼佳品的不銹钢吸管,曾维雄同样认为,倘若使用不恰当,可能会制造更多垃圾。他分享,自己也曾拥有好几套不銹钢吸管,但目前仅剩下一套给年幼的儿子用,其馀的早已不知所踪。他认为,携带吸管出门并不方便,容易遗失,且用后必须找到水源清洗才能收纳,并不便利,因此选择不用吸管喝水。“它虽然是替代品,但不是必需品。”

陈立企认同曾维雄的说法,指不銹钢吸管是市场包装及趋势,待热潮不再时,大家对它的关注也会直线下降。他指出,网络上广传从海龟鼻子里拿出吸管的影片让许多人了解塑料吸管对环境所造成的伤害,但认知并不代表习惯,许多人还是会忘记携带替代品出门或忘记提醒店家,就连他自己偶尔也会忘记跟店家说不要吸管。他表示,不銹钢吸管与不织布环保袋一样,其制作并不比塑料环保,反而会耗更多能源。与其买了放在家,没有物尽其用,不如直接选择不用吸管,这才是最环保的做法。

曾维雄指,标签著“环 保”二字的物品并不 代表就是环保,将物品 再循环使用或赋予新价 值,才是真正的环保。
曾维雄指,标签著“环 保”二字的物品并不 代表就是环保,将物品 再循环使用或赋予新价 值,才是真正的环保。

二手旧物新价值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环保物品’出现在二手店里了。”曾维雄坦言,UrbanR目前的回收物中不乏水壶、便当盒、环保袋、纸袋等环保物品。市场上的环保物品泛滥,许多活动场合都会派送免费的环保袋,他直言:“送环保袋及纸袋到我店里的以记者、DJ居多。”这番话亦道出了记者的困扰。早年每每大扫除,记者都会将大大小小的环保袋装带回家分给亲友,到后来,亲友家里也满是环保袋,让记者不知可以如何处理这些袋子。继续收藏不仅占空间,时间一久,不织布会碎成粉状,难以清理。

“所以我们(UrbanR)要做的是给这些物品创造新的生态链,赋予新的价值。”曾维雄的二手店不提供塑料袋,一般会以这些环保袋或纸袋作为替代,偶尔也会卖给一些有需要的商家,作为他们店里的袋子。从回收旧物到给予二手物品一个新生命,他坦言,二手物品比回收更不易处理。以回收物来说,塑料、钢铁、电子废料等都已经有固定的市价,只需跟著市场运作来操作,但二手物品需要“无中生有”,从中寻找新的商机。

“有些东西以为没人要,但它其实有自己的市场和价格。”店里除了有二手书,还有很多旧杂志,包括《宜家》(Ikea)目录杂志。杂志下方摆放著一大叠《国家地理杂志》,曾维雄拿起其中一本说,很多人以为这类杂志一定比较多人买,但实际上《宜家》的买家更多。他解释,有些人买来收藏,而有些人则买来参考居家室内摆设,尤其要找回早年的杂志并不容易,因此十分受欢迎。

“最让我惊讶的是水壶很受欢迎。”曾维雄第一次从学校回收了一大批的水壶后,虽然心底认为基于卫生因素,不会有人想买,但还是抱著试试看的心态将水壶上架,却没想到水壶很快就卖完。“里头有30%是Tupperware牌子,其馀是活动或单位送出的赠品水壶。”他感慨,不少商家或活动单位打著环保名号送出水壶,但因供过于求加上太容易取得,造成了许多浪费。不过,无论是二手或是全新的,每一款水壶都是热销物品。

无法回收 最终送往垃圾场

想要重新创造一个物品的价值,曾维雄会先将物品放在店内观察数个月,倘若无人问津就会撤下。他也会在社交媒体上提起这些物品,希望抛砖引玉,吸引爱好者。“比起商业化的写法,我更倾向于感性、引起大家回忆的写法。”早年刚开办二手店时,许多华裔对二手物品较为排斥,认为那是“死人用过”的东西,但近年来接受度已经越来越高。

曾维雄会尽量帮助客户将东西回收或作为二手物品售卖,即便遇上自家二手店没在卖的旧家具,也会充当中间人,帮忙客户联系二手家具商。“一来有钱赚;二来算是为环保出一分力,不让这些物品沦为垃圾;三来则是让客户留下印象,未来若是还有旧物需要处理,也会想起我们或帮忙宣传。”不过,并非每样东西都能回收,迫不得已时,还是会当成垃圾处理。早年抱著东西不送到垃圾场的概念,他曾经与友人合租罗厘载送玻璃瓶给回收商,扣除运输费及搬运费,已经没有剩馀的钱,“等于白做工。”后来玻璃价格再度调降,他不得不放弃,仅挑选特定形状的玻璃瓶留下,其馀的只能送到垃圾场。

过期的目录杂志对一些人来说是垃圾,但在二手商店却是 热夯的物品,比《国家地理》杂志更受欢迎。
过期的目录杂志对一些人来说是垃圾,但在二手商店却是 热夯的物品,比《国家地理》杂志更受欢迎。

“环保”物料知多少?

环保袋
纸袋:纸类制作过程的耗能是塑胶品的3倍、耗水是17倍。需要至少用上3次才算环保。

不织布环保袋:材料同样是塑料,化成粉粉的碎片后不会分解,会形成微粒塑料。需用上至少11次才算环保。

棉布托特包:十分坚固耐用,但棉花的种植过程特别耗水,抽纱过程需要耗非常多的能量。需要用上至少131次才算环保。

吸管
玻璃吸管:制作过程需要用极高的温度,且容易破碎,需要很小心使用。

不銹钢吸管:不锈钢是一种钢铁合金,合成的元素有铬、镍、钼、锰,依照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元素比例,制作过程会排放出相当多废气与热能。

补充包
购买洗手乳、沐浴乳、洗衣精、洗碗精和清洁剂等各种填充包,让人误以为就是环保,但实际上这些包装大多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能回收,并不环保。

纸杯
纸杯通常需具备防水与保温功能,所以会在内壁增加一层由薄蜡或塑胶提炼的防水薄膜;而这样的复合材质特性,也让纸杯在回收处理上遇到不同的困难。据悉,需要先将防水薄膜撕开才能进行回收,工序繁复,因此本地回收商会将纸杯当作一般垃圾处理。

许多商场都响应环保风潮,推出三色回收桶,但人民的环保意识仍然不足,无法分清哪一些可以回收,哪一些不能回收。
许多商场都响应环保风潮,推出三色回收桶,但人民的环保意识仍然不足,无法分清哪一些可以回收,哪一些不能回收。

但求全民参与 零垃圾无需完美执行

对于本地市场陆续涌现的零包装商店,曾维雄认为,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实践零包装生活,最终可能会制造更多垃圾。“有些人可能会忘记带容器,最后变成需要买容器来装,这样就本末倒置了。”他觉得,有些包装物品更容易认,且有包装袋能让食物保质期维持得更久一些,,无需再为食物寻找容身之处而感到烦恼。

陈立企则认为,零包装概念需要慢慢实施到生活上,不可操之过急。市面上有些零包装店坚持不用纸袋,鼓励人们带自己的容器,但并非人人都能接受。“不提供选择,消费者就需要带自己的容器,这样的理念固然好,但对大众来说会变成一件很不方便的事,譬如要买一家人的日常粮食,就要携带10个或以上的罐子。”

也有一些零包装店回收玻璃容器,再循环使用,让消费者能把食物装在罐子内带走,但这也会引起卫生方面的考量。他指出,要让人们一下转变生活形式很难,但制造垃圾又会有罪恶感,因此The Hive Bulk提供纸袋作为选择。“我们的消费者目前还能接受制造少量垃圾,比起塑料袋,他们更趋向纸袋。”虽然用纸袋也是在制造垃圾,但陈立企认为,当人们开始有意识要到零包装店购物,就代表他们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已经跨前了一大步。

The Hive Bulk目前提供纸袋送货服务,未来计划用不銹钢容器送货,提供每月送货上门的服务。“届时会有提供订购配套,每月定期送食物上门,送货的时候再把上一次
的不銹钢容器收回,循环使用。如此,消费者可以不用买额外的容器,而我们也无需担忧会制造更多的垃圾,是双赢的方式。”

有些零包装商店不提 供纸袋,只提供再循 环使用的玻璃瓶,但 有些消费者或因卫生 考量而却步。
有些零包装商店不提 供纸袋,只提供再循 环使用的玻璃瓶,但 有些消费者或因卫生 考量而却步。

访问的最后, 两人皆认为“环保物品”的定义是减少一次性使用的物品,而不是跟风。“一个产品是否环保,还需看材质、制作过程、产品生命周期、使用次数等,并非标上‘环保’二字,就等于对环境友善。”曾维雄认为,只有进行了比较,才知道什么是环保。他笑说,以往人们说用底片拍照不环保,但当他换到数码相机后,相机平均使用寿命只有2年左右,究竟哪一个才算是环保呢?

零浪费厨师安妮玛丽博纳(Anne MarieBonneau)曾说过:“我们不需要少数人完美地做到零垃圾,我们需要数百万人的不完美。”陈立企认为,不要将环保视为跟风,而将之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才是环保的真谛。他指出,并非所有“环保物品”都适合每个消费者,有些人能接受布卫生棉,而有些人则趋向月亮杯,唯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环保生活方式。“当你慢慢了解环保,你会学会为一些东西寻找替代品。”譬如以果酱的玻璃罐子作为咖啡杯、以布垫代替咖啡套等。“当你懂得如何让自己的日常物品更有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的空间,就是环保。”

与其购买替代品,不 如从日常生活中寻找 替代品,平日用的果 酱罐子配上旧衣服, 就可以华丽转身变为 独一无二的咖啡杯。
与其购买替代品,不 如从日常生活中寻找 替代品,平日用的果 酱罐子配上旧衣服, 就可以华丽转身变为 独一无二的咖啡杯。

环保意识不足 回收桶变垃圾桶

“很多人都将纸巾丢入回收桶,事实上纸巾是无法回收的!”曾维雄坦言,许多人无法分辨什么物品能回收,什么物品不能,导致不少回收桶最终沦为垃圾桶。从事环保领域多年,他认为国人环保意识及风气虽然有抬头趋向,但仍然不足,倘若政府能参考银行的运作模式,有望提高环保风气。“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独特运作模式,但他们都会
依据该国的消费习惯,推出不同的配套以及相应的技术。”本地的大型回收站并不多,布城的回收站是其中之一,经营得不错,只是地点离城市较远,无法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如果套用银行的系统化作业,根据国会议席在各个选区都设置一个大型回收站,就能在全国各地大量收集回收物,同时还可按照回收物品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适合该地区的针对性回收方案。譬如,某地区的纸张回收占大多数,可以增大纸张回收桶的容量。

曾维雄直言,台湾、日本、香港等地在环保行动上遥遥领先,政府或可借鉴他们的做法,再模拟出一套适用于大马的方案。他以在环保市场来说最没价值的玻璃瓶为例,指有关地区将玻璃瓶打碎作为铺路的原材料之一,值得参考。“这样不止省去了回收时需要消耗的能源,还延伸了它的价值,一举两得。”他认为,人们对环保袋、吸管这些“环保物品”的意识就如戴口罩般,需要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里,只要将社会推动做好,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些物品的利与弊。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示意图

“希望驾国产车别来” 男子嫌B40拉低高档商场素质

阅读全文

轿车猛撞收费站分界堤 2乐龄男子伤重身亡

阅读全文

JPJ推MADANI车牌竞标 惹来侵权非议遭索偿130万

阅读全文

【特派】安华进博会致词秀中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阅读全文

李强感动安华访华

阅读全文

美国总统选举前夕 多州严防选后暴力事件

阅读全文

高价古物 慧眼鉴赏

特写

古董、古玩常在拍卖会上拍出数亿天价。2010年,一件名为“吉庆有余”的清朝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在伦敦Bainbridges...

阅读全文

马来冠眼斑雉 踪影再现

特写

马来西亚是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之一,保留了原始雨林,让各种生物有存活下去的空间及机会。时隔20年后,保育团队再次发现“失踪多...

阅读全文

名牌纸袋变包包

特写

奢华品牌魅力大,尽管只是用作包装的纸袋或丝带,只要印有品牌标志,同样身价非凡。由奢华品牌纸袋改造而成的包包,一个要价39...

阅读全文

自煮不出门 日常重新定位 外食习惯或永远被取代

特写

上班自带便当,下班赶回家煮饭,新冠肺炎全球延烧,自煮成为新常态。尽管进入复苏期,至今仍有大部分人拒绝外食,首当其冲受影响...

阅读全文

从人体到血库 血液的闯关旅程

特写

“又没血了?”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收到血库血液短缺,呼吁大家到医院捐血的消息,许多人对此感到纳闷,不解为何总是缺乏供应...

阅读全文

世界献血者日致敬英雄 你,捐血了吗?

特写

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见一些病患不够血,号召大家前去捐血帮忙的消息;三月中旬起,也经常能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血库面临血液短缺的新...

阅读全文

负面新闻声起 艺人事业俯冲

特写

无论是罗志祥近期的出轨事件,或是早期BigBang胜利夜店风波,被爆出负面消息的艺人,一般都直接影响演艺事业,“公私分明...

阅读全文

后疫情市场加速数码化 变通适应新常态

特写

“新常态”(New Normal)是近期热夯的话题,指的是要保持社交距离及戴口罩的习惯。但需要适应新常态的不单是我们的生...

阅读全文

为母一定要强?

特写

为母则强,形容母爱的伟大,同一时间,它也犹如枷锁把母亲们勒得喘不过气,就算遇到问题对外求助,亲友也经常以“你是妈妈耶,一...

阅读全文

孩在抗疫前线

特写

相信许多人已经想好“解放”后要如何庆祝母亲节,部分游子也得以回家跟家人团聚。但这一天对大部分前线医护人员来说,仍与行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