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已经想好“解放”后要如何庆祝母亲节,部分游子也得以回家跟家人团聚。但这一天对大部分前线医护人员来说,仍与行管期的抗疫日子没有多大差别,只能隔空传递爱意。眼看自己的孩子每日身处防疫第一线,妈妈们作何感想?母亲节将至,一起来倾听她们的心声。
“我为你留守岗位,你为我们留在家”(I stay at work for you,you stay at home forus),这句话相信是许多人在这段期间最常听见或看见的一句话。当大家都留守在家里防疫时,前线还有一群人正在跟病毒搏斗,为我们抗疫。
作为前线医护人员的母亲,担心总是免不了的,但随著担心而来的,是她们同样深深为孩子能在这个时候为社会付出一分力的欣慰与自豪。
“养儿一百岁,担忧九十九”,孩子永远都是妈妈心尖上的宝贝,哪怕已经结婚生子、已经独立工作,在妈妈眼中仍是需要人顾虑的孩子。趁著5月这个欢庆母亲节的月份,我们邀来3位前线医护人员的母亲,为我们细述她们的内心感受。
平常心,相信医护力量
◎李荣瑛(54岁)〡医生儿子被调任前线
“他已经将医院里会做的安全措施告诉我们,让我们放心。”李荣瑛的儿子陈示涵原在槟城医院任职神经外科驻院医生,在行管令实行前夕收到通知,必须调任双溪毛糯医院加入前线抗疫团队。
“收到消息时我还在菜市场买菜,当下楞住了。”李荣瑛坦言,在疫情暴发前期,已做了儿子随时被调派前线的心理准备,真的收到消息时,却依旧反应不来,随即问了孩子一堆的问题。当时她对调任可能面对的状况感到各种不安,后来都被儿子给安抚了。“他向我们解释,身在最前线,其实也是最安全的。因为前线都是确诊病患,人人都不敢掉以轻心,不怕遇到隐瞒病情的人。”当母亲的这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叮咛孩子好好照顾自己,以及为对方打点干粮、必需品。
为了让家人心安,李荣瑛的儿子在出发前,就在家示范该如何穿防护衣给两老看;调任到新岗位后,也与家里保持联系,尽量每日向家里报平安。刚开始看到有医护人员受感染的新闻时,李荣瑛也会很紧张地向孩子询问,到后来已经抱著平常心看待这件事了。“每当我们提出疑问的时候,他都会耐心解答,让我们不要随意听信不知名的传言。他一直强调自己在前线很安全,只要一完成巡房工作,医护人员就得全身消毒,从头到脚洗一次,而平日在处理工作后也会勤洗手。”
虽然没想过孩子当医生会有如此高的风险,但李荣瑛表示会支持孩子的选择。她笑说,儿子很清楚自己的追求,当医生是他的第一志愿。
从另一角度来看,调任是件好事,对刚从实习生转为正式医生的儿子来说,是一大学习机会,可以了解前线救治的操作。“虽然他走这条路会面临这样的风险(疫情),但我并不会因此而阻拦他追求当外科医生的梦想,否则就是用自己的标准在道德绑架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得知儿子被调任,身边的亲友纷纷传讯前来关心,李荣瑛笑说,等疫情过去,孩子可以回家后,就要带他去见见家中的长辈。“一定要带他去见见老人家,好让他们安心。”
当妈后,方知天下父母心
◎黄莹娟(38岁)〡诊所、检测中心两边跑
黄莹娟是某家卫生诊所的药剂部主管,主要负责管理药剂师的日常工作及医药仓库,疫情期间她也需要负责安排人手到发烧检测中心,为体温不过关或有咳嗽征兆的病人提供药物。“以前从没想过会面对这样的风险。”受访时,她笑说当年选择当药剂师并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需要站在前线抗疫,直到去年发生金金河污染事故,才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存在著颇高的风险。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发生疫情时,便已经有心理准备需要面对疫情,甚至可能被调派到最前线给予支援。
作为医护人员,她已经有了抗疫心理准备,但身为3名孩子的母亲,她需要与孩子保持距离,心里多少有些难受、失落。“好像有一种不被他们需要的感觉。”她与同为药剂师的丈夫都明白自身的职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疫情前期便做好准备,买了免洗洗手液、教孩子们洗手、告诫他们这段时间不能与自己有近距离接触等。
“我家小孩,最小的只有6岁,平时我回到家,他可能会扑上来抱我,但现在他明白需要跟我保持距离,会先让我洗澡,等要睡觉时再来找我。”黄莹娟会给孩子们观看疫情相关的动画影片,告诉他们病毒的传播方式,用浅显的说法让他们理解事情的严重性。这段时间无法与孩子同桌吃饭,就连陪伴他们做功课也得隔开几个位子,以保持安全距离。她笑说,大女儿及二儿子年纪较大能做到与妈妈保持距离,小儿子虽然也能明白,但到了睡觉时间就还需有妈妈的陪伴才能入睡。
当妈妈之后,她也能理解家中长辈的担忧。黄莹娟的父母都在东马,对于此次疫情,双亲也颇为著急,但许是有了去年金金河的经历,她笑说母亲这次比较淡定。“他们不时会询问近况,叮咛我好好照顾自己,也为我祷告。”
母亲黄珍玉则表示,从女儿入行至今都不曾这么担心过,尤其是在看见新闻上提及有前线人员受到感染身亡后,更为担忧。“当然会怕,家里还有小孩,但我不敢跟她说,只是叫她要小心,尽量不要抱孩子。”虽然知道现在不能出远门,但黄珍玉心底还是会忍不住想著,若能飞到西马探望孩子及孙子就好了。“很想飞过去见她们。要是疫情结束了,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抱抱她们。”
同一屋檐下,保持社交距离
◎蔡凤萍(50岁)〡药剂师儿子负责在诊所派药
“现在跟孩子的距离,可说是‘这么近,那么远’。”蔡凤萍的儿子陆国濠在马六甲卫生诊所当药剂师,但自从疫情暴发,即便同住一屋檐下,她也不能与儿子有近距离接触,让她有点失落。
当初儿子选择念药剂时,蔡凤萍不曾想过药剂师也会面对医护风险,直至儿子入行后,她才了解到自己以往忽略了药剂师在医疗团队里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儿子并非在医院的抗疫团队里服务,但她对孩子在前线工作感到非常担忧。“诊所里的人流量大,加上患者隐瞒病情的报导时有所闻,风险其实不小。”除了在诊所派药,蔡凤萍的儿子偶尔需要到新冠肺炎得来速(Drive-Thru)检测中心轮值,为曾与确诊病患有近距离接触的人派药。她对此反倒比较安心,因为人在检测中心,大家都会提高警惕,格外小心应对。访谈中,她不止一次提及,担心孩子可能在向病人讲解用药程序时,接触到没有明显症状或隐瞒病情的病人。
防疫期间,儿子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然后再吃饭,只是现在不能与家人同台吃饭,只能为他预留一定的份量。此外,蔡凤萍在替孩子洗衣服时,也尽量不触碰衣服,直接将篮子倒入洗衣机内,而孩子的实验服则需要分开洗,一般会戴上手套再处理。由于与儿子同住,她已经意识到自己与丈夫会有感染风险,因此管制前期出外采买遇上汹涌人潮后,便再也没有出门采购了。“如今日常采购,我们都会叫人宅配过来,让人家把东西放在门口,我再去取。”她笑言,这样也是为了保护双方,万一自己不幸“中招”,也不会传染给他人。
她感叹,虽然儿子平日也忙,但现在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尽量不与两老待在同一个活动空间里,连沟通也变少了。“虽然偶尔还是会保持距离当面跟我说话,但会以社交软件沟通居多。”不过,她笑说与孩子有默契,孩子经常会将疫情相关资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因此当妈的一看到新消息就会赶紧浏览,学习里面的正确内容,让他放心。“我们看了上面的资讯,他就不用再教我们一次,好比正确的洗手方式,我也是从他面子书上的影片学的。”
“最希望能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同台吃饭听起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但对于已经一个多月没能跟孩子坐在一起吃饭的蔡凤萍而言,却是目前无法做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