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餐厅从新加坡一间小店起家,如今遍布8大地区、有45家分店;莆田兴化菜从过去寂寂无名,吃过的人不多到摇身成为米其林一星美食。这个新饮食潮流的推手就是莆田(兴化)菜馆创办人方志忠。
莆田餐厅的口号是“坚持好食材,原味福建菜”。但是,这不仅仅是写出来好看、喊出来好听。17年来,方志忠真的是背起背包,上山下海追寻食材。
方志忠在2000年与兄弟从福建莆田来到狮城投资开设电子加工厂,举家定居新加坡。“我到新加坡的第10个月决定开餐厅,那时候很严重想念家乡的味道,我到处去寻找跟莆田味道有关系的菜,但是每次都得不到满足。”他说,在新加坡开店最大的挑战是找不到莆田当地的原食材,“像兴化米粉、头水紫菜、蛏、红菇等,如果用了其他在地化的食材替代,味道自然与原乡有差了。”从那时候开始,探寻食材成了他最大的兴趣。
在2000年创始之初,对于没有经营餐厅经验的的方志忠来说,连食材采购都是一大问题,只能通过抄送货车的号码,联络供应商。开业后,莆田餐厅连续亏损了两年。
“老实说,一开始没有什么策略,只想认认真真把莆田菜做好,让新加坡人了解莆田菜。”看似简单的意念,可是方向对了,就不会走错路。
那几年,方志忠只能咬紧牙关熬过去,每当店里打烊之后,他都会摸黑开著小车到裕廊鱼市场,把当晚刚打捞上岸的新鲜食材带回店里。一开始,市场的摊贩们都说他傻,哪有人这么做生意的,那么好的食材当然是留给自己吃,纷纷笑他是不会做生意的傻子。但他还是日复一日,亲自到渔市场采买,摊贩们也渐渐习惯把好东西都留给他,好些后来还成了餐厅的忠实支持者。
探味寻材不知倦 致力传扬老手艺
莆田餐厅从新加坡发迹,然后发展回到香港、中国。“中国的食材比新加坡更丰富,跟新加坡比起来,这里是更大的材料市场。”富饶的食材,更是让方志忠不亦乐乎。“我生于斯长于斯,我对莆田有太多的了解,但是我每次回来都还是想著寻找在新加坡做的菜式的食材,我还停留在那个阶段。”
他继续说:“莆田菜回到中国,我至少要把食材给它选好,但是回来两年了,原来的菜也搬回来照做了,该找的食材也找到了,接下来我该静下心,该往下一个阶段迈进,这里有太多好东西了。”
上个月,方志忠带著一众媒体和美食家走访秀屿盐厂和“中国紫菜第一村”的蒋山村,探访贡晶盐和头水紫菜是怎么孕育出来的,而且还在家里设宴,邀请了莆田当地打燕皮的师傅,即场示范了传统手艺。
每趟的探味寻材都让他感触良深。“你看看盐工们有多少的辛酸,他们卖力工作,扒出质量那么好的盐巴,可是才卖五毛钱一斤。人就是这样子,他们的东西打动了我,我肯定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让他们的收入增加,这些好东西就能够继续流传下来。”
还有打燕皮的文标师傅。方志忠找到他的时候,他快把自己的东西扔掉了,“他躲在小房间里敲了几十年,那时候他在想自己还可以敲几年了,再过几年还敲得动吗?”
“跟传统的手艺人沟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手艺一级棒是我们的责任,好的东西要让它发扬光大,让这些好东西有更大的价值体现,好像贡晶盐,我希望有一天它能卖到更好的价钱,他们能够赖以生存了,就有动力继续做下去。我觉得很重要,唯有这样做才,能真正把好东西留下来。”
这让方志忠萌生了新想法,“我是不是应该把开店的速度再放慢一点,然后把食材更升级,以前在新加坡选择有限,但是现在放眼中国,选择更丰富多元。假如我在食材如此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把莆田菜做到这样子,那现在回到中国有那么丰富的选择,为什么我不重新提升自己,会不会有更多更精采的菜肴陆续登场呢?”
“把对的人放到对的位置”
莆田很多的食材,都是方志忠亲自找回来的。他自信地说:“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我不希望他们花太多时间在这一块,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自己喜欢背著包包,到处走、到处看、到处听。”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岗位,我经常告诉他们,好好做好企业管理就好,至于发掘好食材,这样的能力不是人人都具备的,他看到的、做到的,可能不是我想要的,那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把人摆在对的位置很重要。如果你让我去做管理,好像那个不是我最喜欢的。”
做好每一件小事 把客人当成自家人
方志忠说:“选择投身餐饮业的人,骨子里都是喜欢热闹的。”他说自己不但适合厨房,还适合服务。“我喜欢跟人聊天,喜欢串场,带动现场的气氛。以前开店之前,我协助厨房洗菜切鱼,时间到了客人要上门了,我换衣服开始迎宾、跟客人沟通。”
爱热闹的方志忠擅长带动气氛,在每场饭局上,他总是会笑脸嘻嘻地走到每桌敬酒寒暄,“我不要把餐厅搞得很高端、拘束的感觉,我要的是一种很开心、很热闹,就像在家一样的聚会场所。”
莆田人待客热情,在当地短短几天都感受出来。每个莆田人都听过一则鸡蛋的故事,以前的经济条件不好,莆田老奶奶遇上客人上门拜访,家里只剩下几颗鸡蛋,老奶奶也煮了给客人吃,孙子在一旁看得懊恼,老奶奶却教导孙子,“无论我们再贫穷,我们一定要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这是我们的待客之道。”
把每一位客人当作家人看待,也成了莆田餐厅最要的企业文化。不过,要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首先要把员工视为家人。内部的员工都以“家人”相称,员工们都称他“方叔叔”,称他的太太“刘妈妈”,这不仅是挂在嘴边的形式,真正让员工“有感”的是共享利润的果实。无论利润多少,他都坚持拨出1/3的利润分红,多年来不变。
“公司文化形成了,大家齐心朝同一个方向前进。所谓的方向,就是注重食材与菜肴品质,还有服务。”方志忠在企业内部推动的不是每月业绩,而是如何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
莆田员工也私下表示,如果业绩太好,也要向总公司解释,是客量增多还是偷工减料,才使绩效提升。
如今,方志忠俨然成了莆田菜最佳代言人。对此,“我不敢给自己设这个目标,但我会做好每一件小事,现在我很专注在这些东西上,我的精力有限,我只能专注在食材上,其他再好赚的生意跟我没有关系。挖掘好食材、把好味道保留下来,最终还是要让我们的食客吃到好吃的东西,他们其实都感觉得出来,你的材料、做法是不是用心的,吃的人一定感觉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