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和小孩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也明白多元种族和文化的国家,更需要团结一致的人民,才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
第13届大选后,我们的团结似乎走调了。某些有心人士将大马的团结与505选举成绩划上等号。这是危险的开始,若不及时纠正,拉回正途,我们将走向悬崖。
团结不是强迫,也非单面向,更不是高压指导。团结是一种生活模式,绝非你必须跟著我的模式走。
一些肤浅的“团结论”在选举后不断浮现,以简单的二分法诠释团结,骨子里埋藏著抱怨和不服气。这些团结论建立在505选举成绩上,跟著执政者的音符旋律走。
“华裔海啸”、“华裔不感恩”、“华裔还要什么”等,这些言论仿佛如目前令人不悦、有股窒息感的烟霾,笼罩著我国的上空,抬头不见蓝天。
发言者故意忽略其破坏性,就如邻国印尼林火烧芭,为了短视利益和方便,一把火解决问题。我们的人则一把口,把矛头指向非巫裔(读:华裔)。
前上诉庭法官莫哈末诺近期多番提出撕裂团结的“团结论”,要求非巫裔感激巫裔的牺牲,放弃马来人引以为荣的爪夷文,同意马来文罗马化。
他认为,这是为了促进国民团结,因为非巫裔无法通过爪夷文学习马来文,所以非巫裔应该天天使用马来文,以报答巫裔的牺牲。
他也提出改变国民型学校(华小和泰小),因为宪法没有明文规定华小和泰小的存在。这些学校应该全都转为国民学校。
早前他也提出,令人震惊的“华裔准备面对马来社会的报仇”观点。此番言论引起一片哗然。
团结的基石是互相尊重,而非独霸式或不对等的情况下,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模式。
非巫裔经常被某些人视为外来者,一些不客气的形容为寄居者。也常听闻有人指各源流的教育导致国民分裂,无助全民团结。
这都是过期的论述,偏偏市场还在,可供消费。若财富和土地真的属于你,别人难以抢夺。就算同一个宗教、语言和文化的巫裔,念同一间学校的毕业生,为何会支持巫统、伊斯兰党公正党,甚至行动党呢?
团结不应该与政治挂钩,团结也不是仅靠教育制度或语言系统。国民团结是一种态度,一种互相尊重的相处态度,迈向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