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不晓得巫统党选的真正日期,也不清楚党选的新机制及操作模式,但党选已成为续大选后,另一个举国瞩目的选举。
这是2009年巫统修改党章后首次党选,也是纳吉领导国阵迎战第13届大选后,接受基层和党意考验的关键时刻。巫统主席与首相职挂钩,赢得主席者出任首相。
修章后,废除固打制,降低竞选门槛;投票人数从2500名中央代表暴增至14万6500人,增幅近60倍。基层党员拥有更大的参与空间,投入度自然比以往更积极。
过去数周出现“两大高职不竞选”的呼唤。主席和署理主席职真会太平安稳,无人挑战吗?答应或许是否定的。我们应关注,谁来挑战?胜算有多高?
全线开打并不出奇,符合修章的民主精神,况且党主席职并非神圣不可碰触,胡先翁和马哈迪便曾在1978年和1987年先后面对挑战。
2013年时局、制度和情况,都与1978和1987不同。纳吉4年前推动修章时,相信已盘算如何化解挑战者的攻势。
目前有分量的党元老,特别是敦级领袖,还未鸣起第一枪。尽管马哈迪不满选举成绩,但他对纳吉的评价还算可以。若他登高一呼,炮打司令台,情况必然对纳吉不利。
如今较明显,蠢蠢欲动者是77岁的东姑拉沙里。他比纳吉年长17岁,比慕尤丁大10岁,比安华大11岁。姑里未曾放弃出任主席和首相的意愿,他会否卷土重来,结合不满纳吉派系者组成挑战队伍,重演1987年惊心动魄的党选?
纳吉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掌握现任者的资源和优势。相对挑战者姑里,除了形象和资历以外,拥有的优势并不多。
纳吉执政期间,通过各项政策直接和间接让区部领袖感受巫统/政府的诚意,多项惠民措施让14万6500名有投票权的党员受惠。不同的政策,满足城乡地区的特殊需求。
至于地方诸侯/党阀的利益,纳吉在大选上阵候选人布局中,已有党选的安排及考虑,既要赢大选,也要胜党选,巩固其领导地位。
纳吉保留一些地方诸侯,如3位弃州攻国并取得胜利的前大臣,沙希淡(玻)、依沙(森)和伊德里斯(登);他们可为纳吉提供巫统票源。
他也重新起用芙蓉区部主席依萨攻打良冷州席,后者曾于1995、1999和2004年担任州议员,他也胜选。另一名受重用的老将是奥曼阿都。他在吉打本同国席中,击败伊党署理主席末沙布。他曾在1986年起连任3届本同国会议员,也曾击退伊党前主席已故法兹诺。
这些老将拥有一定的基层实力及影响力,赢了大选后,可在党选贡献支持率。大选和党选捆绑在一起是其中一项策略。
另一方面,纳吉在组阁的人事安排中,让地方诸侯和元老入阁,这或许引来外界都不同看法。惟,他们的地方影响力,在党选期间可发挥作用。这些领袖包括首相署部长沙希淡、第二教育部长伊德里斯、农业部副部长达祖丁、城市和谐及房地部长阿都拉曼达兰,以及贸消部副部长阿末峇沙等。
纳吉并非赤手空拳打党选,4年前已有部署和盘算。不怎么亮丽的大选成绩,或许冲击纳吉的领导威望。惟,单凭这点难以在党内掀起改朝换代的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