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在11月19日净选盟5.0集会前夕和集会当天,扣捕了多名净选盟、反对党和红衣人的领袖及干部,估计有20余位,大多数为净选盟的人,这包括被警方以触犯国家安全罪行(特别措施)法令下(SOSMA)扣捕的净选盟主席玛丽亚陈。
集会当天,净选盟及反净选盟的红衣人队伍并没有正面冲突,而且净选盟的浩大声势也使到红衣人集会相形见绌。一般估计前者有4至5万名群众响应,而后者则有4000人与会,比例是10对1。
虽然一时之间也没有看到有任何重大的改变,但也显示了参加集会的人是越来越有“经验”,并在平和的局面下结束了大集会。不过从舆论的评论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立场的和声音,第一个立场是指集会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规模越来越小;更有指它成了反对党的保护伞,使用非政府组织的名堂反政府。
第二种立场和声音,是质问大集会后又能怎样?还不是依然故我。这种消极的论调,认为集会抗议是没有结果的,不如在选举时进行真正的较量。
民有和平示威权利
第三种立场和声音就是和平游行和集会是基本人权,人民有和平示威的权利,所谓不平则鸣。净选盟的人认为正是因为有2007年的大集会,才有了2008年大选改变了政治格局,两线制突然成为政治走向。
其实,如果我们回顾净选盟的组成和运动,不难发现它是在法律的基础上成立的。
最初(2005年)由一些公民组织和政党共组成“选举改革联合行动委员会”,主要是推动选举制度的改革,以促进自由与公平的选举。
在2006年时,这个组织易名为“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Coalition for Clean & Fair Elections),简称“净选盟”(这个组织没有注册)。
净选盟明确地列下8项诉求:准确的选民册;使用不褪色墨汁;改革邮寄选票制度;至少21天的竞选期;自由和公平地使用媒体;强化公共机制;杜绝贪污滥权及杜绝肮脏政治手段。净选盟从一个静态组织演变成动态的组织,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在2007年9月26日,律师公会的2000名律师在主席安美嘉的领导下,展开“公正之行”向首相提呈备忘录,抗议“林甘(律师)短片丑闻”,破坏了司法独立及三权分立的制度。
抗议选举制度不公
接著在2007年11月10日,净选盟在吉隆坡举行一场具有历史性的和平集会,抗议选举制度不公,过分偏向执政的国阵。
当年,虽然没有获得集会准证,净选盟依然在指定日期和地点大集会。基本上是独立广场周围,大概有超过1万群众参加(有者说有4万人)。由于号召参加者穿黄色衣服,也就形成黄色浪潮运动。
集会最终在警方允许,由净选盟及在野党领袖组成的7人代表,到国家王宫将备忘录呈给国家元首,而告结束。事后政府也未对净选盟要求做出任何回应,但信心满满的阿都拉已决定在2008年举行大选。
在2011年时,参加净选盟的团体已达到62个,它面对巫青与土著权威组织的抗衡。当年7月9日,它号召开展净选盟2.0集会,遭到当局的打压,甚至在示威之前两天(7月7日),警方更取得庭令禁止安美嘉、安华等66人在7月9日进入吉隆坡;另外也禁止反净选盟的25名属于土权组织者进入吉隆坡。
虽然如此,净选盟的2.0运动如期举行,主办当局估计有5万人参加,官方则称只有不到1万人响应。当时,警方共扣捕了1607人,后来警方也未予追究。
在2012年时,净选盟又来一个3.0集会,日期是4月28日。主办当局声称有25万人,但警方称只有2万5000人,媒体的报导是超过10万人。除了吉隆坡大集会外,全马各地也有小型集会,目的仍是要求选举公正。抑有进者,有35个国家85个地点,也在同一天有大马人举行小集会,支援净选盟要求改革选举制度。
华基政党蒙受重挫
当2013年大选后,基本上维持两线制,但国阵的华基政党蒙受重大损失,而反对党维持既有的势力。由于净选盟(已换了主席,改由玛丽亚陈担任)4.0运动决定在2015年8月29日至30日独立日前夕展开,除要求保证公正与自由的选举外,又增加要求政府清廉、议会民主,保证公民和平集会权外及拯救滑落的经济。这一回的集会是破天荒的,主办方说有50万人参加,但媒体说至少有10万人。
也因为净选盟认为国家问题未解决,乃有了这次5.0大集会。主办方说有12万人参加,媒体估计有5万人,但比起去年4.0运动,规模是比较小,只是它又多了几位重量级的人物出现,即马哈迪伉俪、慕尤丁、慕克里兹及诚信党的领导人等。有人因此推论在大选来临前,各方都会造势,而真正决定胜负的则是下一届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