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港产片长大的观众,相信对港片中常强调的法治精神不会陌生。然而,所谓的法治精神,在一般民众的眼中,又当是个什么概念?它的存在,对于一个国家及社会秩序的发展,又有多重要,没有法治的地域,又当如何治理,人民才能得以安宁。
其实,法律于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存在必要,无论是西方社会,人人认同的“法理情”,或是东方社会民众习惯遵守的“情理法”,在一个健全社会生态中,皆扮演著极具约束力的方向针,奠定人类纪律的防线,越线者都需要肩负上违法的责任。
远古时代,地球上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人类的居住点,却有自然成型的权威式人治制度,人类群居的部落里,部落首领的行为、思想和谈话,都可以成为部众遵守的行为准则,界定该部落的日常生活的纲领,防止乱象出现,言之,那也是一种“法律”的体现。
今天,人文素养,高素质教育不断增强的环境下,人人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层面,相信会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尊法、守法”的基本法治概念,已深植人类的脑海中,法治精神的种籽,如能在每一个人民的心坎中茂盛开花,将有助社会迈向公平和公义的正确轨道上,法治精神在民众的思想中越是澄明,社会环境越显良好。
在亚洲区域国家中“尊法、守法”,以日本最为典范,日本人对于法治的态度,有著很严谨的操守,日本国民对法治精神下衍生的纪律表现,在过去的311福岛大海啸事件中,展现了让人赞叹的示范。
于日本人而言,法治精神下,有一套坚定的道德标准,他们对执法机构的信任,以证据为基础,大至政治人物丑闻,小至民事争执,一一以真凭实据是从,绝不含糊。
让证据说话
法治精神下,日本人也有一套具备高道德的行为准则,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会尽量以大众利益作为考量,尽可能不做出损害大众利益的事情,日本人的高度自律,在311大海啸后,年轻人在政府赈灾时,将食物让给老人家和幼童的大气态度,让不少国家民众折服,同时,日本人不麻烦别人及爱护大众的精神,每每在重大事件中,也可以让该国迅速摆脱难关。
反之,马来西亚民众对法治精神的态度,又当如何?姑勿论,我国朝野政党的政治拉锯战下,政治人物是否会以身作则,在提升民众法治素养上作出正面的示范而努力。惟在过去的8年中,民众因朝野领袖的不同立场,在面对国内很多(无论民事或刑事)个案,观点出现两极化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如26亿政治献金案、首长涉贪案,在不同阵营的支持者眼中,会有天渊之别的诠释,两阵营支持者皆罔顾法治精神,无视证据能说话的基本准绳,狡辩下企图左右社会言论,打造对自己有利的空间。
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合理化自己,抹黑政敌,原则上于提升国民的法治素养,不单造成障碍,且可能会使到社会既有的公义受到侵蚀,而得不偿失。
聪明的国民,要真正打造公义、公平的马来西亚,提升国民的法治素养相信是比较正确的选择,特别在面对朝野政治的争执时,观点应中立,让证据说话,尊重法治,让是非明辨,才不会遭到有心人的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