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来,马来西亚政府在华人华社群策群力的“压力下”,终于“批准复办”申请了20年的关丹中华新独中,却因批文得手后未公开内容一事闹得满城风雨。那段日子在国外上网阅读《星洲》、《东方》、《南洋》多篇有关文章,计有郑丁贤、孤月、胡万铎、汤毅、陈锦松、黄和平等,惟独郑丁贤和他面子书粉丝见解评论略有不同。
为何各界都众口同声要明白批文的内容,有关人士却一直扭扭捏捏?董总与华社之心存疑虑,主要是公信力原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毕竟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的华文教育是在战战兢兢中渡过的;也因林连玉、林晃升、沈慕羽等华教先烈们前扑后继才有今天,董总和华社担心华教变质的疑虑和感受,不难理解。
由于错综复杂的因素(领导者道德修养素质,政治党团、商团领袖或处事手段有异),各造对办独中有不同意见与观点,我们见华教人士之间出现裂痕,让见亲者痛,仇者快,真令人担忧!加上政客不良的动机,如火上加油,让华社更四分五裂;本应“同心同德”枪口对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者,却自乱阵脚,令人痛心。
一张关丹独中批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令人产生各种暇想。
手持批文的高人们是否“有苦难言”?像郑丁贤在〈跳出酱缸〉文章说:“……他们经历几年的奔走,游说,谈商;从一个空中楼阁开始绘成一个蓝图……”相信是说,爱华教人士的付出应受肯定,应给予掌声……我想大家也应同时给予董总和所有爱护华教人士肯定,他们的坚持原则让华教至今尚存并得以发展!
教育界好友阿祥说:“各造不应在报上相互呛声对立,应求同存异真诚面对面沟通,查看批文有何处须修正,用智慧保护独中的基本……”
“我们已经等了这么多的日子。何必急于一时而接受一个不是独中的变相独中呢?”孤月说。
华教前辈胡万铎担忧所批的不是真正的独中。他说:“为什么我们要花3千多万去建一所国中模式的独中呢?”
陈锦松说:“办独中,华文教育是它存在的重点。如果舍弃华文为主,它和国中没有差别,那大家一起去考SPM就好,华社也不必再缴所谓的‘第二个税’。”
老陈说教育非儿戏:1)必须透明化;2)独中的“轨制”(一轨,双轨,多轨)不是争议点;3)绝对反对单元教育政策;4)华社要真正独中。
最新的发展,是吉隆坡中华独中副董事长林耀仁承认,批文与申请文件内容有出入,目前正向教育部争取纠正,如清楚阐明董事部主权、学校名堂、统一考试等,希望近期内有新的消息。这是否证明了董总之前的呼吁并非杞人忧天?如果华教领导人没有小心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我常引用孙中山先生讲的话与大家相勉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切顺应时代,适乎人民需要的,才得以生存得以发展,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政府有责维护及发展大马各源流的母语教育,从小学、中学至大专学院。
关丹中华独中一事后,华文教育将如何创建蓝海?我认为,最关键与根本的是:当权者须早日修正陈旧过时的单元教育政策,让多元文化教育成为马来西亚的特征,一视同仁公正对待各族人民。
我国华商在华教上有巨大贡献,但有多少人能有陈嘉庚、陈六使、郭鹤年等的大无畏精神?《琵琶行》里说的“商人重利轻别离”,指商人重利益而不重视感情,放眼到华教事业上,是否也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现象?
大家,包括董总须及时调整思维,检讨独中/国中的定位方向与中庸斗争方式,是否与时并进?是否符合民情与历史潮流?
我祝福各造和而不同,各自调适步伐,身段,思维……迎接一个多元和谐的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