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不久前推介了《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我国教育部近年如火如荼在学校推动“高思维技巧”(HOTS),中国也在2017年全面推广落实高考改革的教育新措施。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但如今人工智能(AI)已有能力取代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教育正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应培育怎样的人才,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教育的改革显示了我们对未来人才培训的目标已变化,各界所推出的教改理念皆不尽相同,本期东方脉动希望借镜中国教育改革的落实,来探讨我国独中教育未来的方向。
中国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是非常钜大,其牵涉是否能考上重点大学,为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学生应试压力和应因未来社会需求,中国在2014年发布高考全面改革方案。
这次中国教改最进步的改变,是高中不再分文理科,以及高考只考中文、英文、数学共3科而已!英文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其他科目的成绩则是从3年的高中学业成绩作综合评估。
董总署理主席陈友信表示,独中过往最引以为豪的是卓越的数理成绩,但如今人工智能已逐渐在各领域取代人类,连会计与精算等工作都能胜任,所以教育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陈友信直言,人文素质是电脑所无法取代,也因此独中教改的重点除了保持数理优势,也必须要提升科技在学校的运用与科技融入课程,以及深化高技术含量的技职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除科技与数理以外,教改要回应AI的挑战,也必须加强公民与人文素质教育,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在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本身的个性特色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指出,台湾为独中提供了许多教育资源和师资培训,中国在一带一路下,也重视海外华教发展和文化传播,大马应捉紧契机保持独中的优势,从中寻找适合独中的教改资源。
也因此,董总为落实独中教改,在9月初联同各独中董事与校长等人前往北京取经,拜访了当地最优秀的中学,分别为北京市第35中学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就中学教育改革作出交流。
独中教育具3优势
董总研究员黄集初博士表示,相对政府学校,以及国际和私立学校,独中教育存在3个相对的优势,即使用母语教学、办学具有相对自主性,以及华社地方社群的支援。
他说道,母语教学是独中教育最大特色,家庭资源较充足或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切换到国语或英语环境仍然追得上学习进度,但有许多华裔子弟却因语言问题而在起跑点被淘汰。
他指出,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不等于学习能力差,又或者比较晚熟或比较迟掌握学习能力的学生,以及学习资源较弱势的学子,他们需要的是一套熟悉的语言来汲取知识。
每年因语言问题而辍学的学子不计其数,这是华社的损失,独中提供一个主要以母语作教学的环境,也兼顾国英语的学习,给他们一个成人成才的机会,不用因语言问题而失去学习的机会。
黄集初说,独中拥有更弹性的办学自主权,无论推动教育改革或调整教学方式,都会更加敏感与迅速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体系庞大的政府中学这方面显略显逊色。
他直言,独中是民办学校,在过往能屹立不倒,最主要的原因是获得地方华社的支持,和相对能动员社会资源协助办学,在校园设备、学校建设、师资培训等资源都能照顾到。
不鼓励“背多分” 强调个人特色发展
黄集初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将来的社会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必须要能适合10或20年后的社会需求,所以每个时代的教育目标都不尽相同。
他举例,80年代以前的教育为应试教育,不强调学生培养自己的想法,只要熟读课本上即有的知识,并且在考试过关斩将考取高分,日后找工作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他说,从80年代落实的教育政策即可见一斑,当时要推广的国家教育政策3M政策(读、写、算),即国家教育目标只是要培养能掌握基本的阅读、书写、算术能力的国民。
“早期马来西亚需大量各式各样的工人,当时对人才的培育理念是讲求纪律和服从上级命令,所以校园会对学生的外表、举止行为有严格的限制,因为要打造出听话的好学生。”
须学会“自主学习”
但21世纪已经完全不同,如今人工智能不但可取代机械性和重复性高的工作,甚至连翻译、金融管理、股市风险评估等需要复杂知识工作等都可胜任,所以10年后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呢?
黄集初表示,想法、主见、创新、品味等蕴含深厚文化基础的鲜明特色与能力,是不会轻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也是近年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即如今教育所强调“个人特色”的发展。
现在网络发达和人人有智能手机,庞大的资讯量有如洪水,学习资源垂手可得,现在上学已经没有办法只懂书本知识,不能再叫孩子只把书念好,而是要学会“自主学习”。
“未来职场变化有太多不确定性,某些专业可能在10年后就被淘汰,现今教育已无法教导学生10年后可用得上的知识,因此只能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不间断学习的习惯。”
另外,也有者鼓励学子应勇于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新思考,著重人的逻辑思考能力与独立思辨精神,鼓励探索未知领域和发展个人专长,也因此教育部才推出“高层次思维”(HOTS)。
这是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去分析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然后判断征结和各种可能性,以及找出解决方案,其涉及到的能力有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等。
黄集初直指,由于不再鼓励学生背多分,因此课程该如何重新规划,考题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何去评量学生五花八门的创意答案,都指向了传统教育模式要被翻转。
清华附中注重师资培训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是中国最顶尖的中学之一,也是中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其学生是100%每年考上中国的一本重点大学,单单进入清华北大的就占该校20-30%的毕业生。
该校校长王殿军表示,清华附中以理工科见长,在人才培养是科技教育走前,其设立以项目学习为导向,以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和努力将创意变为现实的创客教育(Maker)。
他透露,优秀的学生关键在于优秀的师资,清华附中在招聘新老师过后,除了进行维期一个月的职前培训以外,也落实由资深教师引导新老师两年的师徒制。
“同时,课程与实验室也是教改重点,清华附中与美国排名最顶尖的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TJHSST,TJ)合作,每年为清华附中教师进行6星期的培训及协助该校设立实验室。”
培养具科研能力教师
王殿军也表示,如今科技教育强调的是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但传统的教师擅长讲解书面上的知识,缺乏带学生动力做研究与设计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先培养具有进步科研能力的教师。
他也直言,这么出色的教师,能从事与大学研究人员同样的科研与实验,他的待遇该如何决定?是否还需要处理教育行政工作,这些教师管理机制的改变,对教改与学校的运作也息息相关。
经费资源不足 独中教改进度缓慢
独中教改也面临包括经费筹措、资源与课程、教师培训、家长与董事观念,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各方面的挑战,教改要彻底落实的话,就须全方位动员,从观念上对教育作根本的改变。
黄集初说道,全马独中目前教师人数约有4800多人,要进行师资培训比起政府学校相对容易,但除了大型独中较有能力外,偏远地区的中小型独中缺乏资源落实教改。
另外,家长与董事对教育的期待,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及地方社区传统上对教育的想像也要翻转,即必须接受不能以考试成绩去衡量孩子的优劣与能力。
他指出,从现实的执行层面上面临的挑战,教师教学模式是否能跟得上变化、学校对老师的教学管理是否仍以考高分作绩效评量、董事以及社会大众是否可以摒弃用分数高低去定义好坏学生?
在董总方面,虽然当局已著手处理课程与考试改革,但因经费不足,许多学科只有一位秘书或助理,教改推展的进度缓慢,这与有国家资源支撑的教育部是无法比拟的。
不过黄集初说,许多独中也意识到教改是势在必行,雪隆地区8所独中联合森美兰两所独中,共同组成“雪隆森十独中教育专业发展联席会议”,共享师资培训的教学资源。
他说,雪隆森的做法是地方大型独中负起资源贡献的角色,带动周边的中小型独中,展开长期合作与支援关系,形成区域性教育资源网络,善用地方力量,董总则再居中配合。
向中国借镜 教师不只是解惑者
中国教改也如火如荼地在进行,北京市第35中学是中国教改实验基地,其是一个强调科技,兼顾教育的人文性与社会性,奠定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重点学校。
北京市第35中学总校副校长王红军博士在与董总交流中指出,如今老师的角色已从传统的答疑解惑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
她说,该校3年开始落实“五制改革”,分别是不分文理科,但以同侪间共同兴趣作交流平台的“学部制”;以各种学程为配套的“学分制”;以学长姐带领学弟妹共同学习的“学长制”;取消行政班,没有固班上课班级的“走班制”及扮演辅导、询谘、引导角色的“导师制”。
“我们学校的课程设计也打破传统中学的单科制,重新组合成科技与创新、人文与国学、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生涯教育与素质拓展,以及国际高中学程共6大课程群。”
王红军强调,该校的教育核心理念认为,学生成长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绩重要;孩子不一定每天都成功,但每天都成长;品德好,成功一定会来,品德不好,成功只是暂时。
她指出,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同时“学会思考”也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因为在未来社会,不懂得自主学习的人也是个文盲。
她透露,如今该校考上中国一本重点大学的学生共有95%,学校的教育改革其实最大的挑战是家长对教改新措施缺乏信心,但只要教师培训做得足够和挺得住家长压力,成绩一定做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