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艺术界的影响力曾引领新马两地,发展起起落落后的今天,艺术在槟城仍是朵盛开的花,是艺术工作者除了吉隆坡外的理想平台。
然而,花朵盛开却还未结果。搞艺术的大有人在,除了街头艺术较受欢迎,其他艺术类型仍被视为小众玩意。所谓“看画的人多,买画人却少”,售票表演艺术活动长年亏损,可以看见民间赏艺风气还未养成。
单以暴红的“姐弟共骑”壁画为例,人们多冲著壁画人气而来,真正懂得赏画的并不多。
看画人变多了
槟城州立画廊委员会主席李凯却对此持乐观看法。他认为,会不会欣赏没关系,最重要是人潮已来到这个城市,有人聚集的地方,艺术就有机会。
惟全民赏艺的境界,至今仍遥不可及。李凯苦笑,他常鼓励年轻艺术家到槟城创作,但要卖画就拿到其他地方去卖。
他认为,这需要一步一步来,最重要是现在看画的人越来越多。
立陶宛画家尔纳斯的成名作品除了“姐弟共骑”,另一幅于乔治市古迹区阿贵街的壁画“追风少年”,就画在李凯名下的产业墙上。
李凯表示,这个产业4年前开始供举办画展,至今为不同艺术家举办了10场画展。
他看著路过的人们如何从外探头窥看,却始终没勇气走进去,到现在大大方方带著家人朋友进去看画,所谓小众艺术已潜移默化滋养大众精神。
针对文化界批评壁画泛滥、投诉古迹区失焦,李凯对此倒是看得开。
他认为,古迹区拜壁画所赐,吸引了很多人来,重要是也吸引了本地人,这是以前艺文界人士极力推动的目标。
“当年乔治市了无生气,我们苦思如何让槟城的年轻人到古迹区来。8年前年轻人都在槟岛西南区工业区上班,他们的生活和娱乐都在那里,创作的产品也推销外地,古迹区渐渐与他们无关。”
各施奇才抢人
他认为,现在人潮大批大批来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机会,各类文化活动、艺文活动要吸引观众,就要各施奇才抢人,否则不能怪人们只看壁画。
他说,不管哪一个领域,都有著80:20的隐藏规则,就艺术界为例,真正懂得鉴赏的人可能只有20%,但80%的人虽然没有专业知识,却是艺术界人气与发展的主要动力。
“艺术是多多益善的,无论创作或人潮,越多越好。在讲求素质之前,你必须先有数量,增加80%的量,20%的伯乐也会增加。”
他认为,许多人认为只有富人买画,但其实素质佳的艺术品,市场上200至300令吉就可买到,尤其是年轻画家的作品。
五条路艺术区受看好
由槟城研究院出版的《槟城月刊》(Penang Monthly)8月号大篇幅谈论槟城艺术,其中谈到州政府有乔治市世遗机构专司古迹,是否也应成立槟城艺术理事会专司艺术?
对此李凯认为,槟城艺术理事会可扮演推动艺术的角色,若只为了管制艺术,那没必要成立。他以世遗机构管制壁画为例,认为管制壁画将阻碍艺术发挥。无论如何,由于壁画是画在古老建筑上,因此他认为世遗机构真正在乎是古迹保存,不是壁画发展。
李凯将上述现象视为艺术与古迹的冲突,但这个冲突快将获得缓解。槟州政府即将在距离古迹区500公尺之遥的五条路填地设立槟城艺术区,面积达9.2英亩。五条路社区廉价屋林立,李凯对艺术区设在五条路感到非常期待,认为这是普罗大众接受艺术教育的大好机会。“艺术应贴近民生才有社会共鸣。五条路是上佳地段,这里是填海区,不会引发古迹保存与艺术发展的矛盾,艺术可以自由发展。”
他表示,槟城艺术前景是光亮的,全民赏艺是个高远的理想,但槟城已在路上。
民众没买票进场习惯 槟表演艺术中心年年亏
槟城表演艺术中心(PenangPac)是继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后,另一具规模的剧场空间,也是北马唯一。自2012年启用以来,至今却每年仍亏损,根据该中心数据,每年平均开销(包括制作费)约100万令吉,2014年亏损了25万令吉,2015年亏损翻倍达52万令吉。
槟城表演艺术中心宣传主任黄奕中指出,该中心建立4年,许多东西开始需要维修,开销逐年增加,今年只好寻求槟州政府赞助,庆幸获州政府慷慨捐出10万令吉资助,暂解燃眉之急。
耗资750万令吉打造的槟城表演艺术中心,连年亏损的理由有二,第一是本地民众仍未有买票入场看表演艺术的习惯,当中牵涉槟城养不出表演艺术工业。
槟城表演艺术中心成人价目前定价38令吉,学生价28令吉,一开始很多人喊贵,因为大家已习惯每张票10令吉就可以欣赏艺文演出的年代,甚至免费最好。
职员一脚踢
黄奕中说,槟城没有成熟的表演艺术工业,导致许多杰出演员都选择留吉隆坡,他们在那里可以到电视台、电台工作;若在槟城,大家都有其他正职维生,表演艺术只是副业。
这导致在槟城演出的剧场,难以经常保持高素质和高知名度指标,因此票价也不能订太高。
他说,目前最受欢迎的演出性质是单口喜剧,或者在口耳相传下知名度较高的表演剧团。
然而,就算做到出租率满、演出满座,表演艺术中心还需工业与商业赞助支撑,才能长期收支平衡。
黄奕中以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为例,自嘲槟城表演艺术中心是传统家庭工业,为了节省开销,职员一脚踢;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就像轻工业,除了有庞大表演艺术工业支撑,长期还有大商家赞助。
“很难找赞助商,这是亏损的第二理由。”
他说,由于捐款给表演艺术中心没有抵税优惠,因此商家赞助不踊跃,除非商家想提升艺文品牌形象,否则就要十分热心。
“马来西亚政府还需要更多努力。如果政府没有资金进来,应该方便私人界资金进来。表演艺术可以带动很多东西,韩国娱乐工业蓬勃,与表演艺术有很大的关系,对文化产业有很大的推力。”
槟城表演艺术中心自2013年至2015年,共针对4684名购票入场观众做反应回馈调查(只针对由该中心制作或合作制作的剧场观众),显示93.8%的观众来自槟城。
这个数据确实没多大惊喜,该中心设在槟城,但目标是成为北马表演艺术界的场地指标。
“我们希望观众人数增加,来自槟城的观众比例可以递减。身为北马唯一,我们希望服务更广的范围,尤其是游客市场。可惜游客比例占不到2%。”
值得鼓舞的是,55.9%的观众认为该中心演出的表演非常优秀,39.8%认为表现良好。
另外,该中心2015年1号剧场(303座位)共有157场艺术演出,其中由该中心制作与合作的艺术演出有43场,演出种类包括戏剧、音乐、歌剧、喜剧、舞蹈、演唱、放映会、脱口秀、工作坊等。
60年代至80年代 槟艺术风潮引领新马
配合《2015年槟城艺术:过去与现在》画展出版的同名画册(由TheEdge画廊出版,李凯与资深艺术家郭斯高策展),以及槟城艺术协会官网资料,都充实记录槟城艺术风潮过去怎样引领新马。
1898年-旅槟欧裔创办槟城印象派协会,由当时的殖民政府高官与夫人组成,是大马现代记录得最早的艺术活动。
1927年-黄花(译音)在槟榔屿举办画展,很可能是首个举办画展的马来亚艺人。根据记载,黄花与李清庸当年到上海美术学院留学,是首批到海外学习艺术的槟城艺术家。
1935年-杨曼生、李清庸、戴惠吉、郭若平等先驱画家发起成立“嘤嘤艺社”(又名槟城中华艺术俱乐部)。槟城一群诗、书、画、摄影家于1936年共同发起举办“嘤嘤艺术展览会”。“嘤嘤艺社”活跃直到1941年日军侵马。
1941年3月-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应槟华筹赈会邀请抵达槟城。徐氏沉醉槟岛风光,常与文教艺术界人士交流,与南国旅社老板骆清泉结为好友。徐悲鸿在马来亚失守前夕仓促返回中国。
1949年-《槟榔屿摄影研究社》在丽泽学校举办展览,参加者有30多名摄影师,成为战后首届艺术展览会。
1953年-《槟城艺术协会》获准成立,公推骆清泉为首任主席。该协会活跃至今,是马来西亚最悠久的注册艺术组织。
上世纪50年代后的槟城艺术发展,自是一片盛景。
刚受委为槟城州立画廊委员会主席的李凯指出,在60年代至80年代,槟城艺坛是世界各地艺术家的聚集地,艺术活动蓬勃,经济前景乐观,大企业买画风气蓬勃,孕育不少杰出艺术人才。
到了90年代,由于受大环境经济打击,槟城艺界从进口艺术家变成出口艺术家,艺术界人士到国外或吉隆坡寻找更多机会。
纵然民间仍落力办歌唱比赛、戏剧比赛、舞蹈表演、音乐演奏等艺文活动,但是受众越来越局限,一般只有参与者的亲友前来观赏,其他艺文类活动也相对没落。
直到乔治市2008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界才开始涌入活水。
结尾:
槟城的文艺社团虽不是全马最多,但这座面积不大的城市,近年艺术发展已吸引了全国艺术爱好者的目光。在槟州政府鼓励下,槟州近年兴起的主要艺文活动包括乔治市艺术节、乔治市文学界、槟岛爵士音乐节等,此外还有民间推动与自然环境有关的艺术活动如“自然教室”、“美湖海洋音乐节”。由此可见,槟城的文艺发展依然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