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国中生是华小师资来源的命脉,国中生是否报考华文科及在未来投身杏坛的意愿,对华教发展影响深远,甚至可能动摇华教的存亡。
然而,国中生在大马教育文凭(SPM)报考华文科方面却总是显得兴致缺缺,特别是许多拼全科A的优异生,对于难以考获特优(A+)的华文科,更是持著保留态度。
数据显示,华小生从小六毕业后,只有一半人数会选择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
华团领袖渐渐发觉上述趋势有所不妥,有碍华教长远发展,开始更为看重国中华文教育的推动,他们相信,通过国中华文老师及华团从地方上扮演“推手”的角色,有助维护国中生学习华文的权利,确保华教永续经营。
对于华社而言,捍卫华教的立场责无旁贷,因此对于“关闭华小”的课题一再被挑起而掀起激烈反弹,这样的顾忌和隐忧仍然深植在华教工作者心中。
仅半数学生报考
相对于政府会否一纸通令强硬关闭华小,同样让人对华教素质与发展感到担忧的是,一旦国中生报考华文科的人数每况愈下,间接导致国中华文班的削减,会否让国中华文教育就此越缩越小,直至消失?同时也影响华小师资,导致华小被迫“合并”甚至“自动关闭”?
目前,华小毕业生的升学去向分为约10%前往独中、约20%流向国民型中学,其余近70%则进入国中就读。
一项数据显示,在2 0 0 5年共有1 0万5117名小六生报考小六检定考试华文科,这批学生在5年后,即2010年参与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的人数,却仅有5万4947人(52.27%),流失5万170人(47.73%)。
申请者被刁难
华裔国中生缺乏社会的照顾下,普遍上被解读为华社的“弃婴”,因此,华小的存亡更是取决于当代领袖如何著手“护根”,推动国中生爱护母语。
受访领袖认为,现阶段推动独中生进入师训,并前往华小执教难以取得突破,毕竟独中生出路广。目前,独中毕业生以统考文凭的成绩,遍布世界80个国家的顶尖大学深造;其次,部分申请师训者还受到官员刁难而退缩。
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有必要为国中生营造更好的华文学习环境,由华社从旁提供必要的书籍、华文学会筹办活动经费等资源,培养国中生自发地具备学习华文的热忱,才能在国中不断保留华教的星星之火,这是漫长且永续经营的教育工作。
华团组织应各司其职支援
峇株巴辖中华总商会青商组张迎煌建议,地方上各个华团组织,或可通过召开交流性质的联席会议,探讨在协助华裔国中生方面各司其职,确保资源和角色不会重叠。
他举例,在升学管道方面,留台同学会拥有前往台湾升造的齐全资讯;董联会则具有师资培训的来源,其他团体或可在推动活动项目和资金方面从旁支援国中生,细化各团体的工作项目。
他说,例如国中生面对校内图书馆华文图书不足的窘境,在阅读风气不高的情况下,无形中也会对学习华文科的兴趣冷淡,各方或可通过赠书的方式,营造学习风气和环境。
他认为,通过各团体分工合作的方式,相信有助降低国中生的辍学率及前往国内外大学深造的升学率,也希望无形中栽培他们学成归来后,能再次回馈社会和母校。
护根小组筹经费 鼓励学生爱护母语
为进一步提升国中生对华文科的兴趣,同时有机会与社会接轨,峇株巴辖中华总商会青商组今年特成立“国中华文学会护根行动小组”,计划从旁鼓励国中生爱护母语,营造更优质的华语学习环境!
大部分华社或华团在捍卫母语教育方面,长期专注在华小和独中,对国中生的栽培则属于零星式推动,华社普遍上认为应交由政府推动与资助。
实际上,华裔国中生在学习华文科的环境方面,除了上课节数有限、华文科老师不足,还面对图书馆华文藏书不足、华文学会举办活动缺乏经费的窘境。
增加学生互动
峇株中总青商组关注国中华文班的发展,视之为华文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成立上述“护根小组”,通过义卖刀画的方式筹款,资助峇县19所国中华文学会及开展相关活动。
峇株巴辖中华总商会青商组张迎煌指出,该护根小组的任务,不单提供国中华文学会举办活动的部分资源或经费,还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不论是国中华文学会或是由护根小组举办的活动,都是为了从中加强国中生与华社的接轨,也让国中生更热爱中华文化,提升对学习华文的热爱。”
独中生偏爱出国 申请师训反应淡
国中生对报考华文科兴致缺缺,间接影响未来数十年华小师资的人数,另一边厢,以中文为主的独中生,却对申请师训反应冷淡,让我国的母语教育前景,荆棘满布。
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代主席陈大锦指出,近年来,独中生的升学率高达75%,当他们拥有更为广阔的机会时,必定偏向于选择前往国内外大学深造及发展,从而降低回流率。
他透露,根据董总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世界200所顶尖大学当中,独中生的覆盖率已遍及其中80所大学,这证明统考受世界各国重视,以及独中优质的办学,让毕业生拥有更广阔的出路。
“近几年来,独中生前往升学的国家,不局限于亚洲地区,也扩大至纽西兰、澳洲以及其他欧美国家的大学。”
他以2011年独中6518名毕业生为例,升学人数高达4851人(74.42%),其中国内升学人数占2808人(58%),国外升学也有2007人(41%),是相当高的比例。他说,在上述2007人当中,除了前往台湾深造的人数最多,高达1225人,其次有388人前往新加坡,澳洲留学的人数也有112人,前往欧洲国家如英国和爱尔兰的学生也分别有59人和32人。
他续称,这些海外升学的毕业生也很容易被外国吸纳,从而减低回流本地服务的机率。
独中缺乏师资
“据了解,独中生并非完全不要申请师训,对于部分有兴趣的独中毕业生,他们在申请过程中面对‘小拿破仑’的刁难,令他们知难而退。”
谈到师资,陈大锦表示,实际上全国独中仍缺乏一些师资,以今年为例,全国共有7万9264名独中学生,并有4116名教师,目前还缺乏大约100位教师。
他说,毕竟在师资福利方面,独中比起国中仍有一定差距,但独中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才能保留师资。
校园营造学习风气提升兴趣
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华文科报考率仅过半,为提升学生对报考华文科兴趣,长远之计必须在校园内营造学习风气。
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代主席陈大锦认为,对于国中生而言,营造优质的校园文化以及塑造人文气息非常重要,这将提升国中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无形中也对母语和华教产生认同。
“对于国中生而言,如何培养他们对母语的兴趣及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才能提升他们必修必考华文科的意志。”
有鉴于此,陈大锦相信国中华文教师扮演重要角色,柔州董联会也主动与这些教师交流,了解他们的困境,并且以独中发展为主之余,也从旁予以协助。
他说,董联会可通过开放资源的方式协助国中华文科教师,例如当举办独中华文教师培训课程时,亦可邀请国中华文科教师参与。
他以柔州董联会于2012年和2013年联合几个单位,开办“北京对外教育专家培训本土教师课程”为例,这两项培训课程也广邀华小教师、国中华文科教师参与,并且得到教育局认可,提供华小教师上课津贴。
也是峇株巴辖华仁中学五校董事会董事长的陈大锦续称,董事会在华中校园承建的资源中心,不单单是设有图书馆设施,也是为了提供教师一个交流与培训的空间。
“我们建设这座资源中心时,不单是考虑到华中的需求,也计划成为教师培训中心的用途,一旦开放时,将可作为区域性(柔北)培训教师的据点。”
他也点出,政府以师资不足为由,将改制中学的华文课节数从5节减至3节,已是违反1960年代,对于改制中学维持中华文化特征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