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坊间流传著一段“笑话”,笑言以现在的趋势走下去,20年后国阵可能一票都得不到,因为现在连小孩也“懂得”如何选择。这段笑话其实不怎么好笑,可是的确道出了我国目前的政治局势,尤其在华人社会,不同社会阶级的政治参与度大幅度提升,无论是社会、大学、中学,甚至是小至五六岁的小朋友,都似乎对国家的政治“有想法”,以至于频频出现恶言相向的个案。
在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当原有的政党无法满足人民的期望时,无论是在国家理念或政策方面,人民会通过转向支持另一政党来弥补自身的需要。
选民的政治诉求是决定选票的重要因素,只要能符合人民的期望就能赢得掌声,但执政党是要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还是要选票和人民爱戴?那就必须视乎选民要的是就业机会、创高新的经济政策,还是环保概念。
至于反对党要如何抓住选票?在与执政党竞争的同时需要顾及的是社会责任,还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民施加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然后用作政治工具?
近来坊间流传著一段“笑话”,笑言以现在的趋势走下去,20年后国阵可能一票都得不到,因为现在连小孩也“懂得”如何选择。
这段笑话其实不怎么好笑,可是的确道出了我国目前的政治局势,尤其在华人社会,不同社会阶级的政治参与度大幅度提升,无论是社会、大学、中学,甚至是小至五六岁的小朋友,都似乎对国家的政治“有想法”,以至于频频出现恶言相向的个案。
随著中年老去小孩成长,对每个国家来说,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无可避免的现象,但在目前90%华人支持民联的政治形态下诞生的新社会阶层,在政治选择的公平性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强迫性接触政治弄巧反拙
关于小孩“参与政治”一事,政治学者黄进发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其实早在父母灌输孩子政治思想之前,政治化已渗透学校,所以小孩早就接触政治。
他表示,从小学生唱国歌、对国旗敬礼、夹道欢迎政治人物到访,所谓的接触政治就已开始。
虽然如此,他认为,接触政治所指的应该是“主动、积极的理解自己权利、形成自己的看法、争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员去为来访的达官贵人摇旗呐喊”。
他认为,这两者是有分别的,因为“消极地被政治化”是“被人揾笨”,“积极地政治化自己”则是“避免被人揾笨”甚至反客为主“揾政客之笨”。
“这像是做乘法,是一种智力的表现,当然越年轻越好。在正常的民主国家像北欧,小孩子很小就参加政治。”
我国从1969年暴乱之后重组政局,就变成“有选举,无民主”的选举性一党制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去政治化”而变成一个不正常的国家,对政治参与避之则吉,以“被政客揾笨”为美德。
多党制民主的真谛就是尊重异议,尊重大多数人的决定,就算不喜欢某政党,你能认为穿这政党的衣服或标志的人品味有问题,但须尊重别人的自由。
他坦承,自己不曾听说中小学生辱骂穿国阵衣服或玩具的同学,但若真有此类事情发生,那当前迫切需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多党制民主素养,而不是让大家回到大家都不问政治的暗哑时代。
种族区分燃起仇恨思想
谈及目前我国的政治情况趋向仇恨式发展,居銮区国会议员刘镇东否认民联有意让人民憎恨国阵,他说,民联并未刻意去制造人民的仇恨思想,只是巫统以种族区分人民,制造出恶性氛围才会引出人民的极端反应,导致今日局面。
他称,国阵要超越此状况,关键就在于巫统的改革,巫统必须承认在野党是整个国家政治体系的一部分,让朝野政党就政策协商。
“只是目前我国缺少政策辩论,多数都是口水战在吵吵闹闹,长远来说对国家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505大选之后,都是以种族政策在争吵。”
刘镇东表示,良性且正确的政治竞争须建立在政策比较上,因为终归咎底,政策才是决定国家前景的基础,只是目前朝野政党仍未有深刻的领悟。
很多时候谈政治,都是往过去谈,他指出,谈过去已办过的政策对进步并没有帮助,若不提升朝野共商的机会、国家政策资讯及透明度,很难产生更好的讨论,自然无法达到改革。
须推展讨论空间
据他观察,我国人民在政治理解方面是成熟的,透过公共讨论空间及媒体,从以前原本没人谈改革、贪污、车价等课题,进步到人民发现后持续有人关心有人谈,所以我国须推展更多讨论空间,让舆论自由更开阔。
不过,他说,尽管人民了解到好的政策是每个人的切身需要,但巫统仍不愿与在野党会面谈论,因为巫统朋党关系只利惠一小撮人,甚至尝试以种族课题盖掉贪污指控,而不愿去开始细致的政策讨论。
父母影响孩子政治抉择
小孩是否涉及或暴露在政治影响下,与父母亲有著莫大的关系。小孩未有自主权,也缺乏自我意识,在生活上很多事情是透过模仿或向大人学习而受影响。
关心我国政治走向的净选盟妈妈许雪君是4名孩子的母亲,她的孩子分别是2岁、4岁、8岁和10岁,她主张在适当的年龄给与孩子适当的教育。
虽然是处于科技时代,但她认为,小孩始终是小孩,给予孩子科技时代的一切是完全不适合的,因此她介意让孩子参与政治。
她与丈夫曾在428黄绿红大集会时带孩子们出席,后来发现这其实对孩子没有意义,因为他们不了解其中的原因。
她从此理解示威不仅是充场面人数,背后的意义更应该了解,所以和丈夫都认为不适合让孩子接触政治。
428大集会后,她积极参与净选盟及绿色等活动,更成为净选盟母亲团代表,但不愿让孩子知道自己义务参与这些活动。
“老大和老二都知道活动的一二,但我不会和他们讨论。我认为这些太沉重,太早知道丑陋的一面,会伤害孩子。”
虽然有时候,孩子们会趁她不在家时,从她带回来的《向阳花》、《向日葵》和《太阳花》知道更多消息。
待懂事后自己选择
她认为若父母选择与孩子讨论政治课题,绝对会影响孩子在政治上的选择,可是她更认同,教导孩子善良的一面,长大后他们才会自己思考,自己做出选择。
她说,就算孩子很有兴趣,她都会以蜻蜓点水的方式稍微解释,不会选择和孩子进一步讨论为何自己要选某党的原因,或加入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为权利在她的手中,孩子的权利在孩子的手上。
对于频频发生的个案,她认为,虽然国阵有错,但国阵也有立过功的时候,父母教导孩子讨厌国阵,这是不应该的。
“小孩连自己是谁都不懂,哪会分辨政治上的黑白呢?况且,小孩都认为这一切和他无关,就算父母解释如何影响小孩以后的生活,小孩一样不懂。”
她坚持,父母不该和孩子讨论自己的想法,除非孩子到了投票的年龄(超过21岁),已懂得分辨黑白,因为从小教小孩憎恨一个人,被灌输的是只有负面影响,没有正面的评论,他长大以后对这个人是不会有好感,无法自行作出选择的。
人民看政策 不好就求变
民政党全国大会议长丹斯里陈福荣认同,政策才是推动人民选择执政党的重要决定。
他分析,人民要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政府给人民好的福利、最在乎的也是政策,因此会感到不满也是因为政策有欠圆满。
“政党之间的竞争,最重要还是回归到政策方面,如果人民觉得政府拟定的政策不对,就会要求改变,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辩论可显见利弊
他提及近来降低汽油津贴、《2013-2015年教育蓝图》等课题,想知道这些政策对人民是否有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过辩论。
他称,犹如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也会出现良性及恶性竞争,一些政党中的一批人就抓著宗教课题,以宗教影响人民的思想,借此分化人民。
谈及“政治仇恨走向”,他说,那是反对党一向惯用的技俩,常常抓著一些课题放大去影响人民,最喜欢的就是抓住贪污课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牵涉贪污,贫民百姓不知其中缘由,无法辨认真伪。
大人的政治意向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家里的小孩,这是不可否认的,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父母不应灌输小孩“这些不是好人”、“不要和这些人玩”的观念,应让小孩拥有应有的快乐童年,国家大事待长大了自然就会关注。
多党制民主摆脱不健康格局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政治竞争,是否非得要制造怨恨或贬低敌对党才能取得选民支持?
黄进发说,良性的政治发展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党都承认并支持多党制民主的前提之上,各政党能公平竞争与接受选举结果,输家才会因输得合理而与执政党合作,赢家也不会胜利后对输家赶尽杀绝。
同时,一次输赢不代表永恒,胜不骄、败不馁,多党制民主的精粹是“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所以各政党都要好好讨好人民。
但就他观察,目前我国的政治格局非常不健康,从《前锋报》的“华人还要什么?”双页封面标题开始,当政者就开始了一系列对在野党与其支持者的报复。
他说,从对宗教、族群情绪的大肆煽动、拨款上的歧视、最新强化“土著议程”,都在传达这种政治复仇的讯息,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态,完全违反民主规范。
505之后,朝野之间的敌意加强、互信降低,这是不幸的发展。但他不认为民联比国阵有条件引导民众去憎恨对手,因为民联并不控制《马来西亚前锋报》、国营电视、新闻部或宗教局等,反倒是《前锋报》等机构打出的“华人还要什么?”标题让很多人憎恨巫统和国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