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大力整顿“娘炮”(女性化的男性)现象,试图更明确的区分两性之间的刻板印象;大马著名儿童漫画家《哥妹俩》作者徐有利也因在脸书发表“正常男人却玩起娘炮文化,是一种反社会现象……如果在我面前耍娘,我会一巴掌赏过去”而引起争议。
作为一名具有影响力公众人物,特别是以儿童漫画为主的公众人物,发表“歧视性”言论,除了会影响支持者想法以外,也直接加深民众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从作者在脸书的贴文可以看出两个要点,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以及暴力(一把掌)的形式去面对自己不认同的事务。
或许,一些民众会质疑发表自己的立场有何不对吗?难道就没有言论自由?的确,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立场,但是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发表有歧视性的言论,试图去强化民众对于“娘炮”的刻板印象,分化民众对于性别的认知,更为严重的是,展示会以暴力(一把掌)方式去应对自己不认同行为,这对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从过去有很多的新闻事件中,已给予我们警惕,提醒人们应该重新认识性别课题。其中最轰动是2017年6月,槟城一名18岁印裔少年纳温(Nhaveen)因性格温和遭受中学毕业同学霸凌至死,身体遭受殴打与烫伤,肛门被硬物插入;背后最大导因就是施暴者嘲弄纳温不是想像中的强硬及男子汉,而通过不断的欺负与霸凌教训纳温,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在更早的之前,2013年一名成绩优秀的独中生疑不堪被讥笑为“娘娘腔”,在放学途中从公寓8楼跳下自杀身亡;2014年一名13岁印裔少年因性别气质阴柔被同学嘲讽,在家中厕所吞服杀虫药而不幸离世。
很显然,这不只是三个单独的案例,背后更大的可能是涉及到我们社会的价值观,甚至学校的规范。如根据《1959年教学条规(学校纪律)》(PERATURAN-PERATURAN PELAJARAN(DISIPLIN SEKOLAH)1959),教育部于2003年发出的规范通令文件(Surat Pekeliling Ikhtisas)第7/2003号中就有指出,学生的“娘娘腔”(berlakuan pondan)是大过之一,与吸毒、殴打、参与非法组织及携带枪械或危险物品同罪,轻则可罚三鞭,重则可被停学。
对不同性别的认知与尊重
这使得许多受害者继续生活在被霸凌的校园生活中,只有熬过数年后才能离开。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教育部从未正视过问题的存在,反把霸凌事件视为受害者制造问题。
在台湾早期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案例,如2000年4月,15岁学生叶永鋕因不同的性别气质,而长期遭受到同学霸凌,甚至在上厕所时遭脱裤检查是否是男生,导致他不敢在下课时间上厕所,后来被发现倒在卧室,送院不治。这背后的问题也在于,同学之间缺乏对于性别平等的认知。
事件发生后,同年年底,台湾教育部宣布将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改为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2004将两性平等教育法改为性别平等教育法,内容更注重与性倾向、性别特质及性别认同。
在过去传统性别价值的灌输之下,导致我们对于性别有很多的刻板印象,男生与女生必须要有特定的性质与符号,但是在面对社会的变迁以及强调个人主体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找机会多了解不同性别的历史以及处境,在不认同也不歧视的情况,尊重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
上述不同的案例,可以让我们知道歧视他人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伤害,甚至可能在嘲讽之下,让受害者走向终结生命的道路。
显然的,时代虽然进步,但性别歧视从未结束,反而会随著我们对于性别的不了解加深各方的误解。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或许你可以百分之百不认同有关性别平等及性别自主的论述,但是你可以做的是不用成为“键盘侠”去伤害他们;多一点的尊重与了解才能将彼此对立化为共存,在谈性别平等不仅仅是谈男女之间的权力平等,而是通过教育方式倡导民众对于不同性别的认知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