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医生的课题近日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力挺合约医生罢工,但也有人谴责合约医生不该在这个时候罔顾病人安危。
卫生总监诺希山更在其脸书引用西方医学最著名的拉丁语格言“primum non nocere”,意即不论任何情况,医生的首要考虑是切勿伤害到病人,劝请他的同事、医生和医护人员要记得展开专业工作时的初心。
我明白,“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诺希山作为卫生部领导人,必须作出如是言论;惟,此番言论何不是在道德绑架合约医生的罢工行动呢?更何况,合约住院医生罢工(Hartal Doktor Kontrak)一再声明,合约医生在罢工前需将工作交付给其他医护人员,以确保不危及病患。
严格来说,合约医生们所谓的罢工,其实比较像是纠察行动(Picket)。在大马,纠察行动一般都是由不同领域的职工会针对调薪、福利抑或一些企业政策不满所发起的表态运动。
惟,这批合约医生并没有工会组织保护,甚至连基本的雇员公积金都没有,如果他们自己不站出来的话,谁又能代替他们去捍卫属于他们的权利呢?
有些人认为,既然政府已经宣布将把合约延长两年,并给予时间修正相关法令,以便在转为永久职位时享有雇员公积金的福利,那么合约医生们就应该接受政府所释放的“善意”,不应一意孤行继续纠察行动。
政府治标不治本
或许你也听过“有事锺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典故。这句话虽用来形容齐宣王薄情寡义,但我们如何确认国家领导不会在疫情和缓后,对待合约医生如同锺无艳般无情呢?
追根究底,合约医生的问题源生于国内医学院激增,于是政府在2016年开始将新晋医生都纳入合约医生之列,削减福利,以便解决政府医生过多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政府所谓的解决方案,其实只是短期的治标不治本,而且更会引发很多长期问题。
要知道,国内医学院毕业生骤增,乃教育部与卫生部没有沟通与协调的根本问题,这在其他领域同样出现。这也是为何一些行业出现专才供过于求,另一些领域却面对青黄不接的现象。教育部在批准新课程开办前,必须与有关领域对接,除了在知识上要与时并进且适合职场要求外,也应确保市场能够吸纳这些毕业生。
尽管政府医生出现过多情况,但我国专科医生却并不足够。据合约住院医生罢工代表早前透露,我国每一万人口需至少14名专科医生,但目前每一万人只有4名专科医生。
因此,看似解决问题的合约医生制,其实是在制造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培训专科医生更是一大隐忧。当长期处于看不见未来、福利被剥削的情况下,单凭救人于苦难的满腔热血,这批合约医生又能撑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