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独中生无疑的比他们的父母那一辈来得幸运。因为只要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基本上都能够进入大专就读。
大多数独中生透过独中统考成绩就能去敲开中澳港台和新加坡一流大学的大门。如果想到欧美国家升学,在高二完成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之后,除了可直接转战A-Level课程之外,亦可选择报读一些大学的预科班,一年后直上大一课程。即便高中没毕业,也能凭高中二的资格到台湾报读海外青年技术班,完成学业后,若有意再升学,可再进入台湾大学的课程,同样能够实践完成大学学位的目标。
由此可见,现有独中生的升学管道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部份独中生只凭一纸独中统考文凭(UEC)定生死的情境做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所学校的学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资优生。学生成绩欠佳的有多种原因;或是因为家庭因素影响学习状态,或因读书方法不当而导致学习绩效不彰,也可能努力没有得到肯定而产生挫折感。但没有人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把成绩考砸,如果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每个人也能够得到成就自己的机遇。如果不适合往本科学历方向走,择定朝向偏向实务技能的技职课程,说不定反而能够杀一条血路。
虽然政府的人力资源部和高教部也在开办技职课程,但碍于语文能力和文化习惯,导致华裔生却步。因而独中创建本身的技职课程体系,可吸纳不愿升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国民中学的中三辍学生前来就读。一般上了国中三年级之后,倘若没有继续上中四的意愿,与其辍学提早走入社会,不如转入独中的技职课程去习得一技之长。相信大部分父母会认同独中开办技职教育的初衷。
必须肯定的是,进入技职教育体系者不能被视为成绩不如人的群体,而是他们较早确立适合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而中国的崛起与社会环境的变迁,让技职教育的发展更具前瞻性。
中国技职教育发展
目前中国有一千多所技职学校,提供上千中不同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为中国与外国的中学毕业生提供了另一种升学管道。独中应积极和中国技职教育体系进行整合,开拓更多元的升学管道。
选择技职课程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可以兼修中国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如能力需要每逢期末假期可安排学生到中国职校进行短期学习,加强实训能力。高二或高三后到中国职校衔接一或两年取得专科文凭,再以专科文凭升读中国应用型大学,其学历与就业机会并不亚于本科毕业生。
对于独中而言,因留级制导致到了高中时期学生人数就逐年下降。开办技职教育除了可稳住学生的流失之外,招收国中三年级之后的学生进入独中的技职教育体系,除了可降低华裔学生的辍学率,亦可增加独中的生源。对于 近年生源逐年减少的中小型独中,尤其可考虑转型在技职教育的发展,开拓新生报读的来源。
当然,独中开办技职教育,不能采取单打独斗的模式运作。目前国内18所独中有开办技职课程,但独中之间似乎没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国外技职大专体系合作的案例不多见,未能展现技职教育潜力。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应按各独中的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合作,把各校有意就读技职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教育资源整合
在衡量各地区独中生源的状况,并鉴定适合开设专业的地点。即便是不同学校开设同一个课程,也能事先做好规划来减少资源的浪费。例如安顺和关丹都可开设汽车维修的相关课程,前者可集中在电子类,而后者则偏重机械类,两校可合作交换学生计划,从而大幅降低开设课程的成本。
当然,技职教育的推展也不是一步到位。整合区域独中共同集合资源先在两三个地方试跑。最重要的是,要让华社看到学生在高中完成技职的基础课程之后,能够与国外的技职教育体系无缝接轨,并且获得相关产业界的肯定。
独中二十多年前已在推动技职教育,大部分以失败告终。但目前情境已有所不同,产业界与跨国教育资源整合所带来的优势应可加以利用。独中技职教育的格局,从宏观的角度,更可提升至民族自强的层次,要建立在整个产业发展、借助中资资源为华社培育技术人才的视野,策略性的布局是为了十年后能够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