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二毛子,从小读的是一本本的红毛书。峇都高中毕业,转到麻坡高级中学继续先修班,然后前往马来亚大学医学院深造。刚出道的时候,华语还真不行。初哥演讲,吞吞吐吐,用福建话插两句中文将就将就。
蔡细历医生回忆录《政治谷底翻身——褒贬由人》(吉隆坡:MPH;2018)所说难以遮掩的非常尴尬,想必千真万确。但是,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信仰、家庭和生活,显然非常传统。
身在新山实习医生,月薪所得640令吉,给了父母各50令吉。
占了16%,比重可观。此后升级收入调高,逐增加之。蔡医生重提往事,心里感慨:此乃旧日习俗,补助家用,答谢春晖;可惜,风气渐行渐无。
1973年10月10日,蔡细历医生决定成家。婚礼刻意选定在双十节,乃是因为念纪1911年的辛亥革命。那些旧时年月,海外华人个个崇敬孙中山;蔡医生说,他也不例外。
1974年实习完成,派往家乡的中央医院驻诊。婚后,太太和他决意和父母同住。写到这里,他特别提起中文之孝道,尝试援引《从文解字》注释:孝字从老,从子;子承老也,意指“善事父母者”。
原版书里,他甚至特别用中文传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委婉地借助长子的出生,表达“不孝有三”的想法。总的来说,孝敬父母,奉养双亲,确实蔡家恪守之传统了。
蔡细历医生记得,2004年初到吉隆坡,三个儿女都和他同在一块。两位公子智儒和智勇完婚,也继续同在一个屋檐。唯智勇后来顾虑接送孩子上学的方便,不得不迁出了。
外人也许很难想像,这位出手凶悍,一身霸气的前马华总会长,家风如此。对待父亲的教诲,他毕恭毕敬。家严不酒,他也滴酒不沾;直到从政了,客从主便,不得不应酬些许。就这些论,他之所行,让人尊敬也让人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