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读了一则有关幼儿园与原型食物的报导:一名台湾妈妈要求学校不要提供加工食品给小孩,园方请她列出“不吃清单”,该家长回复再制食品太多列不完,希望小孩只吃食物原型,结果遭到网民挞伐,让她赶快转学。
尽可能让孩子吃得健康应该是家长共识,但实践上可能有困难。原型食物是未经加工、无添加物、仍保持其原貌的食物,如蔬果、坚果、谷粮、鸡蛋等;而加工食品顾名思义,但凡有成份标签的食品如面条、面包都包含在内,更遑论香肠、薯条、起司、饼干、糖果这类垃圾食物。这确实考验现代社会的饮食模式。
遭网民谴责
不过无论如何,家长都不应该为此成为众矢之的。然而网络留言显示,网民除了谴责妈妈为难学校、要求客制化、入学前不检查菜单、控制狂、矫枉过正之外,还提出自带便当形同自我孤立,也是不合群表现。
说到不合群,我真是百般滋味!小敦是典型输在起跑点的高需求宝宝,无论是爬走跑跳或吃喝玩睡,她都有各方面的落后和延宕。不明就里的人看来,她就是难搞和不合群。以喂食为例,她到两岁为止仍以奶粉为主食,但喝进去的量长期没有增长,每日低于500毫升。我自她四个半月开始喂固食,起初还肯吃胡萝卜泥、苹果泥等,之后就全面拒吃,只喝奶。一岁以后她吃极少量粥,所幸还愿意吃酪梨,偶尔抓几粒白饭放嘴里,加一点菜汁就呼天抢地,面包也只吃白面包,还要去皮。
寻求专业协助
这期间我持续寻求专业协助,儿科称此为“婴儿罢食”(Baby Food Strike),听起来充满喜感;营养科提供我网络上泛滥的婴儿食谱,但这些昂贵的“诊断”都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后来确诊为肌肉张力低下才部份解释了罢食的原因,就是咀嚼太累。
小敦两岁半才终于吃少量饭菜,但须长时间喂食;三岁开始正常饮食,少量不多餐,就吃够她活下来的量!四岁以后渐入佳境,胃口和食欲都有长进,菜和肉也算均衡,还不挑食,我总算守得云开。
像我这种长期抗战走过来的妈妈,我尽可能推迟有害食品,至于食物原型、营养、加工、添加物有无,是无法挑三拣四的。养到罢食的宝宝,跟养吃货是光谱的两端。每当朋友忧心她的宝宝“吃太少”,我看著那两条粗壮肥腿,方知我的心酸和血泪都是正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