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宣布废除强制死刑,重大刑案仍保留死刑,由法官视案情判决,废死争议算是告一段落。尽管废死之争扰攘多时,但整体过程还算是不错的社会沟通。关心废死议题的人们踊跃发表意见,尽管立场不同之人偶有笔战、谩骂,幸而动口不动手,没引发严重事件。
对公共政策发表自己的意见、与陌生人交流等等,为民主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却是需要学习的。大马的民主根基尚浅,有待深化,不过,只要人民对公共事务怀抱热情,愿意沟通,一回生两回熟,期待未来大家与立场不同者交流,过程更加理性又有序,求同存异。以公共讨论,找到大家共同接受的部份,进而带动国家社会进步。
废死争议中,部份重大刑案受害者家属出面,向大众说明亲人曾遭遇的残酷对待,以及失去亲人的伤痛,所以坚持反对废死,大众同情且接受他们的看法。毕竟,死刑犯大多曾犯下可怕的罪行,除非逮捕、司法审理过程有问题,否则死刑犯用悔改( 谁也不知是真是假),要求社会给予重生的机会,一般人普遍认为这样的宽恕太过廉价,且是非不分,死刑犯曾给死者机会吗?假使任何罪行都不会被判处死刑,真的是一个比较好的社会吗?欧洲国家废死,不代表大马目前可行。
建立完善补偿机制
犯罪受害人和家属都值得同情,但社会应更加关照其中的未成年者,提供相关资源,协助其顺利成长。媒体不时报导,妇女遭打抢跌倒丧命、某处发生命案等等,这些犯罪受害者身后可能尚有未成年的孩子。家庭突遭巨变,成人尚且难以承受,何况是孩子。他们家庭破碎,心灵又受到创伤,生活何其艰辛。倘若成长过程不顺利,日后步入歧途,对社会又是再一次的伤害。为了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社会应建立完善的犯罪受害人和家属的补偿。
犯罪受害人和家属的补偿,不该窄化为金钱,更重要的是重建生活秩序、心理辅导等等,由专业人士长期陪伴,协助他们化解悲伤,带著伤痕迎向自己的人生。
先进国已有许多协助犯罪受害人和家属的相关方案。甚至连不怎么先进的台湾,都有一些具体措施,比如为犯罪受害人和家属开办免费的绘画班,鼓励有兴趣者参与。至于相关经费,就由法院收取的罚金支付,以犯罪者的罚金,补偿犯罪受害者和家属,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