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校发展而上街筹款过去数十年来几乎是所有独中生的共同回忆,最近因为杨巧双副部长重提学生上街募捐可能触法的问题,引起华教人士的系列口水,作为一个独中教育工作者,我个人也认为今天的时空条件已经不适合让学生走在街上募款,且也对于体验社会这方面的说法有所保留,这种在华文学校行之有年的活动让它成为我国华文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好。
独中开始于1960年代的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在70年代后经由独中复兴运动蓬勃发展,华社将独中与民族文化传承捆绑,“教育为民族文化的根”成为华文教育论述的基础。从此,支持华文教育等于支持我们华人中华文化,支持华文学校等于抵抗国家同化政策,独中与独中生从此背负一个传承文化与被国家机器打压的代表,学生上街募款成为抵抗国家文化霸权的实际行动者。
师生倍感压力
这种借由传承文化与抵抗国家霸权论述的募款行为走过数十个年头,其实今天在路上已经很少见学生上街募款了。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是其中一个不能忽视因素,如今人心不古,诈骗伎俩千变万化,透过刮刮乐、假冒募款名目,以各种社会福利机构之名骗取民众捐款的行为时有所闻,社会大众善心人士在难以辨识的情况下,有意思要捐款的大多都会直接联系相关单位,直接汇款官方帐户,对于街上来募捐的多冷漠以对。
此外,外出募款校方和老师还需照顾学生的安全,所以很多学校都明白上街募款的经济效益与其风险不成比例,唯有以体验社会为名试图把教育意义拉入,只是日前时评人庄仁杰提到柔佛宽柔中学募款比赛一事,正好也凸显这方面的矛盾。
其实募款比赛是全国不少华小、独中在筹募费用时常用的手法,校方也大多都会预设每班必须要募得至少一定的金额为基本目标,造成老师与学生的压力,学生被强迫购买千人宴餐券、义卖会固本、甚至最少多少金额的捐款作为支持的故事时有所闻,背后就是这方面的压力所致。
一般校方都会说如此的设定只是为了给学生有募款的动力,即使没有达标也不会被惩罚或是追究责任,只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定时更新的募款排行榜对于相关老师与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形的业绩压力,即使一再表明没有惩罚不会追究,却也形成同事之间、同侪之间比较的心理,对没有能力或是募款额度不足者就是差劲的“暴力”就会出现。
独中的运作经费来自华社各层面,传统依靠草根的动员在今天已经行不通,商家宁愿安静地捐款也不再想要闹哄哄地搞义卖会,学生上街背后的风险与教育意义确实也需要再深入讨论,华校不能再以过去模式一再复制执行,需要思考新的方法才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