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郑板桥,曾为苏州网师园之濯缨水阁写了这么一副对联: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曾”,指的是孔子弟子曾参。他有经典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意思是说,我每天都会对自己进行三个领域的反省:和别人相处时是否以忠诚待人、与朋友交往是否遵守信用、受人教导时是否有认真学习,故称“曾三”。
“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称颜四。
“禹寸”,说的是治水的夏禹,珍惜每一寸光阴做对的事。这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陶分”,则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积极办事精神。他曾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郑板桥巧用古人之名言,以最简单精炼的八个字,加以意境深远的内容,题此联句以激励人们要认真做人、学习、珍惜时光以及训练积极的思想。他借用了典故劝导人们要像曾参一样,注重品德修养;如颜回一般,戒守条规不逾矩;效法大禹争取时间认真治水,以及陶侃的珍惜时光研究学问,进而对社会有所贡献。然而,我们比较今时之现代人,对于古圣贤的明训似乎早已抛之脑后,忘了“曾三颜四”,脑子里只有“不三不四”的歪论;管他是啥“禹寸陶分”,做事只要投机取巧获得好处、“寸分不少”就可以了。
古训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为人处事基本生活态度之警惕。有道是“做中觉、觉中悟、悟中做”,许多事情,其状况不是在要进行时就可以熟知的。而往后要如何走,该如何跨步前进则得战战兢兢去调整去执行。我们要做到“做中觉”,就该效法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无时不刻在工作当儿对自己进行严格检讨,进而找出工作上所面对重要问题之关键处;以及颜回的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自己执行严格的戒律;加以采取大禹治水及陶侃式的严格时间管理来做该做的事,以臻完成自己所定下之工作目标。
借鉴古人名言
觉察个中工作情况后,还要“觉中悟”,踏踏实实悟出各种处事之道,才不会导致事事撞壁。我们要“禹寸陶分”,善用宝贵的时间谨慎的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浪费有限生命。有了这种领悟,再重新“悟中做”,办事就能够无往而不利。简而言之,我们也可以用“少说话、多做事”来督促自己如何为人处事。
希盟治国已近一年,虽很努力地做声誉却每况愈下,广大人民的支持热忱已渐渐冷却。那是因为政府发布了许多未经深思熟虑的政策,之后发觉不对而急回转;没谨言慎行发表了不合宜的言论而导致非议纷纷,该做的没做好最终浪费了许多时间进行弥补工作。故此奉劝从政诸公,宜以先贤精湛理论如“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做中觉、觉中悟、悟中做”、“少说话、多做事”作为行事参考,相信就可省略许多不必要的事后U转了。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看似简单,却知易行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