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沉痾宿疾,怎么处理?灵光一闪,有了,曾在明吉摩选区迷路,新任柔佛地方政府及科技委员会主席的陈泓宾报告,除了热线,除了面商,民众尚能透过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反映各别投诉,要求当局解决民困。
但是,有了即时程序,奇难杂症随之得以即时迎刃而解吗?谁不知道,桎梏所在,其实不是投诉的管道有所不足,而是跟进、监督和办事之不力。可惜,各个地方政府似乎仍然还没有完整的系统,完善地追踪所有市民投报的个案。
不仅这样,部分的电邮,网页的联系,藕断丝连,若即若离。磨蹭拖沓,静待多时,往往也没有明白的答复。热线的答复,柜台之服务,也是这样。逞论想要透过面书的贴文,表达一己之意见。
何况,各个部门,各有彼此既定的领土,间中又有不少模糊的灰色地带,不能随心所欲地越界。此外,纵然是同一部门和单位,因为分界的不明,民众一再联系之后,恐怕也只是白忙一场。
举例言之,新村道路的磨损,似是地方议会的责任;实质不一定如此,而是可能涉及国能、水务和电讯公司的修补不当。等到线路接通,则曰此非本县的范畴,尚祈转达云云。
当然,身为官员,也有一言难尽的为难之处。一个时辰,说不定已有信息十百千万转入手机和电脑。然则,处理每一个案子,都需经过同样的流程:记录、理解、鉴定、指派、执行、确认。层层叠叠,每个投诉,自然不是一键按下,马上搞定。
认识这点,可知地方政府的管理,需要多个层面配合:前线的职工,首将个案分类归档,然后转呈相关主管接手完成。可惜,行政的初哥,没有主意,也没有主义,只想仰赖WhatsApp代劳。管理乃至迷路至此,今后唯有多多保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