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席一个类似临终关怀的座谈会,听到了一个观念,那就是人到了某个阶段,对于手中许多的事,都不应该再执著,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这样,做人才能洒脱、快乐,而不会有所挂碍。我们对于寓言里叙述贪心猴子的故事,一点都不陌生:捕猎猴子,人们只需要将腹大口窄的瓶子搁在猴子经常出没的地方,里头放了一些猴子喜欢吃的糖果,引它们出来将手伸进去抓取糖果。由于一时贪心,猴儿一大把抓了糖果,见人来了便想即刻逃离以免被抓。此时猴儿的拳头已抓满糖果,手掌因而卡在瓶口抽不出来,行动缓慢终于被抓捕而断送了自由,甚至可能为自己惹来杀生之祸。
猴子如此, 我们人类何尝不也如斯?人们往往因一时的贪念与欲望,对一些物质上或虚无的身外财物,总是穷追不舍无法放弃,错失了许多良好机会或真正撚手可得的财富。我们更应该看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因贪婪心态而生的虚华欲望,不论是谁穷其一身,于此漫漫长路上所追求者,始终是一条汪洋中看到却到达不了的海平线。如果有一天累了后悔了,想重头来过却再也回不了原岸,甚为哀挽。
因此我们要学习如何“放手”,把心中那种不实际的欲望抛开,重新去认识自己生命中所需要的是什么。真正的拥有,是把握时光好好欣赏我们心中那朵绽放的鲜花,而不是将枯枝紧握在手中不放。
一旦放了手,我们便要开始关注,如何把自己心中石头般沉重的欲望给“放下”,重新出发。我们做事讲求原则与初衷,凡事只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为的。
省思林觉民“三部曲”
身为一个现代领导者,为了原则与正确的事,我们就要有孟子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威武气魄,勇往直前把该办的事情给办好。我们也不难发觉,自古以来各英雄豪杰,无不有此正心气魄,对该做的事从不畏缩,即便是为此而失去生命仍在所不惜。
辛亥1911年广州起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革命牺牲时,平均年龄29岁。其中为众人所歌颂的林觉民义士,死时仅24岁。他的“与妻诀别书”及“禀父书”更是写得有血有泪大义禀然,明知前方起义是条不归路,仍能毫不退缩地勇往直前。
林觉民带给我们“三部曲”的思考启示,第一是“放手”,不执著于个人意愿考量,一切皆以大局为重。第二是“放下”,即便是个人心中再多纠结不舍,但为了成全大我,心地清晰如雪,万事皆可放下而为,这还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第三再回到“放手”,志向既已清楚确定,便应该肝肠如铁义无反顾的放手去干。烈士们为国家为民族理想而放手、放下再放手,甚至失去宝贵生命最终完成了大我。而今我等所处时代已不同,虽不再需要牺牲个人性命以全大志,但其精神,却始终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以放手、放下再放手的“三部曲”思考方式,简单的将自己份内的事情给办好,这应该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