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导火新闻线》深深地拨动我的心弦,尤其是贯穿片中苹果创办人乔布斯的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显得铿锵有力,提醒新闻工作者在不断挖掘新闻的同时,在刊登与不刊登的抉择上,始终应该忠于原则,并用道德伦理来做出适当的衡量。
任职记者时,由于每天都在忙与盲的状态中度过,以致鲜少对新闻伦理进行深刻的思考,但从新闻线上退下担任讲师后,由于必须备课而重新阅读许多书籍,其中媒介伦理让我重新思考新闻的意义,尤其是在这个讲求速食的时代。
我很喜欢在班上与学生探讨媒介伦理的议题,因为可以从中窥探学生的立场及处事的态度。有趣的是,在面对道德的抉择时,他们的立场往往前后不一。
耸动新闻获青睐
当我发出这样的问题——“当你们发现政治人物偷情时,你会不会报导?”时,学生的答案通常是“会啊,这很有爆点!”但是,当我继续抛出“这有关公众利益吗?私德会否影响公德?如果政治人物是你的亲戚,你会怎么办?”等问题时,他们之前坚决报导的立场就会摇摆不定,有者甚至会说,“老师,这太难了。我只要做记者报导新闻就好,不做编辑了(决定刊登或不刊登),太痛苦了!”
诚然,道德的抉择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讲求快速、点击率、人人都能成为记者的社会里,愈耸动的新闻愈能受到读者的青睐,放弃就等于眼睁睁地看著即将到口的肥肉溜走,到底还有多少新闻工作者能够拒绝诱惑?
另一方面,追求快速的结果可能导致新闻在未经求证的情况下出错,比如在马航MH370班机失联的事件中,国外媒体就做出我国政府邀请巫师做法搜寻班机的报导,但事实并非如此。
需有可靠消息来源
新闻工作是一份需要严谨求证精神的职业,所以对主修新闻系的学生时相对地对设下诸多的“要求”,希望他们在提出的每个见解或定论时,都要有可靠的消息来源,而并非凭借主观的判断或人云亦云。
我不懂是否自己的眼神太凶或太严肃,一些学生被我追问后声量愈来愈小、头垂得愈来愈低、肩旁愈缩愈小,有者甚至后悔选择新闻系。但是,宁缺勿滥是我的坚持,投身新闻工作原本就需要热诚,如果抱著得过且过、混文凭的态度来修读新闻系,那万一日后投身新闻界岂非拉低新闻的素质。
我不能因为要讨学生的欢心而放弃严谨的态度,就像新闻工作者一样,不能因为要博取读者的青睐而放弃新闻的原则,虽然这条路很孤单,但是在这个资讯混乱的时代,清流反而是一件愈显珍贵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