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极端?甭说,因视野、识见、思维、信念、品味等的不同,任何对事物的判断都可能陷入“见仁见智”的情况。如说坊间当下某些人大张旗鼓的“挺中庸”行动,虽明显有所针对的“极端势力”,但其对“极端”的判准是否能为各界,尤其执政集团所认可,恐怕还有疑问。也许最糟糕的结果是:所谓“极端势力”,实际上乃执政集团的“外延”——那就很棘手了。
坦白说,也许向来最本质、关键的“极端”,不是那些耀武扬威的“极端势力”,而是目前正掌握著国家及社会体制之设计、建构、运作和管理的部分意识形态、理念、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体现和实现它们的各级官僚等。毕竟“极端势力”只是在“外围”叫嚣、施压,并非直接掌政。是以,对极端主义的警惕和声讨,若过于聚焦在特定个人、非政府组织或政党之上,实乃有点苟且、粗疏,若不是短视或避重就轻的话。
“内围”极端最致命
职是之故,国人若认为种族主义、宗教主义等属“极端”的话,最先要关注的,应是国家的政策和治理方式是否已被有关极端因素渗透、牵制或替代。如说任何法令、政策和执行单位的制定及运作,都不能违背宪法所应当秉持的公正、自由、平等、和谐等精神,若这些精神显然已被种族或宗教主义所腐蚀、绑架以推展其议程,那就应积极向执政者施压以纠正之。如此“内围”的极端因素虽看起来“安静”,但其影响力往往是最“致命”的。
比方说,今天对华文教育干预最多、宰制最甚者,难道是那些动辄示威、叫嚷、恐吓的“极端组织”或个别人士吗?惟有昧于事实或颠倒黑白者,才会忽视当权执政者才是当下华教命运的最关键主宰,包括其困境的最大肇因(虽不能忽略其他因素,包括内乱)。不管是单元、单向主义的“教育蓝图”或所谓“小拿破仑”,都足以把华教搞得人仰马翻,或至少一路磕磕碰碰。所以不对治政府里头的极端因素,华教恐怕是永无宁日。
可惜的是:当下主要的反极端论述,显然过于把批判焦点偏离当权者,只是试图提醒、督促其“重视”、“响应”、“加把劲”等,连语气也不敢太严正。这当然也没啥不对,只是未免太“怀柔”和“乡愿”了。乃至,如此下去,除了便宜了那些明明有份执政,却不怎么积极铲除“内围”极端因素以端正国家体制者,还会误导一些不明就里者,光会被动地期待本身内部,就长著极端恶瘤的政府来整治极端,那可真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