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马六甲也有原住民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其实不是个“知不知道”的问题。有乎?没有乎?其实都不太重要。这是个海豚搁浅了人们也只会冲上去抬起来拍照的年代。有位原住民朋友说,无论如何,只希望人们知道,除了葡萄牙人、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峇峇娘惹,马六甲也有原住民存在。
旅游业也许是冲击后最好的折衷做法。不过度展示,又如何能把常年在阴影中的呈现在阳光下?
谷歌一下才知道我的小镇上也有四个原住民村落,上一篇文中提到那本书的其中一个合著人,就来自母亲娘家的镇上。然而原住民是否必须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村落里、人烟罕至的森林边上?旅游业?穆斯林有的,基督徒也有,城市里当然也有的。“原住民不是马来人吗?”我们不知道。
这里主要想说的是西马原住民。他们是马来人吗?不是,却也不能简单用几句话带过。他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课本上写的,马六甲王朝、各州历代的马来苏丹王朝、米南加保文化、欧洲殖民时代、日据时代、马共,每一个时期他们都在,生活在我们知道的马来人、华人、印度人、欧洲人、阿拉伯人当中。
知道昆仑奴吗?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裘的昆仑儿?据说就是东南亚的矮黑人(Negrito)。西马原住民分为Negrito(Semang)、Senoi、Proto-Malay三大类。当中拥有类似非洲人种特征,头发卷曲、肤色黝黑的矮黑人可能是最早扎根于马来半岛的现代人类,亦是今天人数最少(约2000多人)的一支。Semang的意思,就是债奴。
此外西马原住民普遍也被称为“Sakai”,原意是奴隶、债奴,这个称呼在过去欧洲学者的文献中也被普遍使用。事实上过去原住民被奴役的情形并不罕见,即使在独立后,同样的工作,原住民所得的工资也普遍比非原住民(马来人、华人)少。Sakai用在今天,亦是带有山番野人意味的贬义词。另一带有贬义的是“Jakun”,为正式的部族称呼,属Proto-Malay。然而今天,Jakun一词却也被用作“山番”、“野蛮人”的代名词。
原住民不是马来人。然而根据宪法中对马来人的定义,理论上,人人都能借由信奉伊斯兰教、奉行马来文化“进入”马来社会。在政府的同化政策与现实生活的压力下,西马的三大原住民,至少18个部族,将逐渐失去自己的身份和文化。
原住民是谁,知道这个有意义吗?并非要凸显悲情——种种定义上,他们都是被边缘化的一群。岁月无声,当我们在为民主醒觉骄傲,为捍卫自身文化奋斗的同时,不要让他们在黑暗中被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