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某些比较地域性、阶级性,或讲究血缘性的宗教(如犹太教),一般上发展得相对制度化的宗教都具备一定的普世性,即于信仰、关怀、认同、价值、宗旨等方面均属超越种族、语言、国界、风俗习惯等者。
无论如何,实际体现宗教的毕竟是凡人,所以于某些社会,宗教却被用来服务某种种族、阶级、国家、性别等利益,替其抹上不可被质疑或挑战的“神圣性”。于是乎,本应提倡博爱、无私、宽容、分享、布施等崇高价值的宗教反而被用来排他,甚至很不人道地对他者进行各种残害、禁锢、剥削、虐待、羞辱等恶行。所以,甭意外于某些古代宗教道场的范围内会发现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刑具。
更让人喷饭的是:诸多滥用宗教者一贯坚信本身是正确和正当的,乃至完全是在“替天行道”。这些极端者若是有权有势的话,就会对他者进行制度化迫害,比如动用军队或警察清剿异教徒、异端或各种“社会败类”,若无权无势的话,则会进行宗教恐怖主义,以“悲壮”的方式来履行其宗教使命。还有些极端者虽不蛮干,但却不吝于进行言论暴力,以辱骂、恐吓、毁谤、耻笑等方式来对待他者,还极力怂恿对他者的迫害。
实际上,排他诚属人类的“本性”或“习性”之一,这或出于远古时期就培养起来的本能,因部落的生存方式非常讲求内部的一致性,并得与其他部落争夺有限资源。但人类踏入更复杂、多元的文明形态后,普世性哲学和宗教的出现,就是要超越如此部落心态,以比较宏观的角度来探寻社会和谐。然所谓本性难移,总有些人摆脱不了部落主义,不自觉地任其渗入宗教、转化宗教,结果宗教反而沦为排他的工具了。
古代部落以独家图腾来团结族人,图腾变成有力的排他性武器,现代宗教徒则不遑多让,各种宗教符号或特征都可以用来排他,包括服饰、仪式、建筑设计、节日、语言,乃至特定“词汇”。有时候,如此特征的建立、推行、保持及捍卫,甚至还比宗教义理更获得重视,因其轻易就可满足许多人部落式的自尊和安全感,也更易转化为政治资本。
人类对他者不理性、不人道的恐惧、歧视和迫害,应是宗教要致力治疗、降服或克制的病症,而非倒过来去满足它。若宗教自身也无法摆脱部落主义的感染的话,难怪世俗的普世价值更能建构和保障一个健全的社会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