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丹独中事件上,原本高调的乃“在野”的民间人士,包括一些压力团体,当政者明显处于被动位置,尽可能保持低调(若非曾试图回避的话)。后来或许在各方协调、斡旋、摊牌之下,出现转机,不仅在野者,连当政者也高调起来,事因有了“积极进展”,“新独中”有望成立。
乐观而言,这似乎是官方长久以来围堵独中教育的铜墙铁壁又出现了个裂缝,诚属可喜可贺。甭多说,此乃当政者值得高调宣布、邀功的moment,没理由保持低调。说实话,一阵子间,不少人还为之兴奋、安慰,感觉大选前的春风实在令人舒爽。然偏偏就是有一批“老姜”的华教人士发出警惕讯号:别高兴得太早,为免有诈,且等公布详情再说!理由著实很简单:华教诉求被当透明已太久,被忽悠也不是第一次了,是以警讯才能立即产生普遍回响。
坦白说,这确是信任度的问题,毕竟当政者的公信力贬值,已非一朝半夕的事了。公信力低迷者要于短时间内赢取众人全心全意的信任,乃至委托,即使端出的是真的“牛肉”,恐怕也要被怀疑里头是否充斥瘦肉精,甚至根本是假牛肉。于是乎,就算指示或拉拢众多舆论高手帮忙转移、搅浑、打散、颠倒问题焦点,或者先下手为强地强棒出击,猛攻发布警讯者之要害,甚至为其乱套罪名(有者功力堪比“网络暴民”了),也难以为本身添加多少分。
面对“高期望”的华社,有名缺权的当政者显然不易为,往往只能在体制内低调办事。有者在外人看来,甚至根本办不了事,只能一味敷衍、拖延、推搪、忽悠。尤令人喷饭的是:情急之际,还经常拿在野党,甚至非政府组织来作比较,企图突显其低调姿态和路线的合理性及价值,或至少能博点同情。问题是:如此诚属“比烂”,只要证明对方更烂、更弱、更软,自己就胜利,或者正当了?政治品质沦落至此,实在没什么可高调比较,否则更自暴其短。
且不论增建独中是否算“高期望”还是“基本期望”,惟有在不断端出真牛肉的情况下,当政者的公信力才能逐渐恢复,乃至攀升。一味高调自捧、博同情、带人们游花园,或者对竞争对手及压力团体火力全开,实乃务虚之策。实际上,大方、沉稳、睿智地面对竞争对手及压力团体,借力打力,或许更有助于体制内的低调争取。失算和失准的高调,损人不利己,反而更令人倒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