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权22年的前首相敦马哈迪,他固有足以为人称道的政绩,与此同时更留下不少颇受争议的事件,沙巴外国移民大批成为我国公民即为其中一项。
沙州人民一直对非法移民表示不满,在执政者眼中,如何将非公民(占人口27.7%)这个最大群体化为票源早已成为一项政治议程,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这批主要来自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已领取我国居留身份证及公民权,成为合格选民。
从非法入境到领取大马身份证,海关、移民局及国民登记局难逃令人“遐想”的空间;至于取得公民权,成为合格选民或是政治集团的主意。敦马为自己7千万人口的目标,及允许大批移民进入沙巴辩护,反指反对沙巴的外国移民成为大马公民的人士含有政治动机,其实他的沙巴移民潮有利于国阵在大选获胜。
沙巴、砂拉越(主要是印尼移民)之所以有国阵“定存州”的称号,或与长年累月的移民潮脱离不了关系。首相纳吉宣布成立皇家委员会以调查非法移民,非法移民获得大马身份证及沙巴人口暴增(30年增长30.1%)的问题。虽无法撤消、收回移民所获得的大马身份证及公民权,惟得到赞扬的掌声不少,至少有助于中止这类事件继续存在,甚至扩大的趋势。
在野政党祇对皇委会的权职运作有所月旦,原则上支持解决沙巴移民问题;反之,敦马批评一些不同族群的人仍无法讲国语,但被接受为大马国民,沙巴移民(绝大多数为菲南穆斯林)更有资格当公民,显然含有增强种族政党势力的意图。
这名种族优越感很强的前首相,退位后的言行因无政治利益的束缚,公开大胆展现他的种族性,批判各源流学校已成为国民团结的障碍,主张单一源流具有同化作用的所谓最终目标。因此,他很“欣赏”来自印度、阿拉伯、印尼、土耳其的人士已忘记本身的根源而被同化成为土著,使用同样的语言及风俗传统。
他抱持同化思维的同时,指大马政治仍以种族为基础,除非忘记本身的种族,祖先来自那里,使用什么母语及拥有什么文化,否则不会自称为马来西亚人。
马哈迪这番话无异抹煞多元种族结构的现实,也否定不分种族皆以马来西亚人自居的观念,倒是“马来人为先”的理念根深蒂固。
种族性政党从马来人拒绝拿督翁的独立党开始,衍生马华与国大党的单一代表性鼎立为三。如果要消除种族性须先从巫统做起,与此同时,凡是与种族挂钩的行政、政策有必要重新修订,一视同仁,才能打破种族性政党的藩篱;否则,区分种族,权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一如既往,种族为基础的政党将无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