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荒是华小的陈年旧事,政府委派不具华文资格的老师到华小执教,也是老掉了牙的事件。董教总虽然应年都提出了同样问题,为何教育部永远都无法解决?为何华社也一直哑忍而没有采取行动?
我 们魏家祥副教育长曾说:“我从12年前的1999年开始担任马华中委,便听闻师资短缺,当时估计华小缺乏2,000多名教师,再加上即将退休的几百名教 师,相信问题三至五年便可解决。”如今他当了副部长四年了,华小的师资还不是一样地短缺。根据他的汇报2009年不足4,191人,2010年缺少 3,403人,2011年欠2,720人,2012年则差1,874人。
马华总会长蔡细历,也为了师资匮乏,归罪于一些教育部官员,骂他们是“鸟人”,在玩弄数据,导致马华不能确实掌握华小师资短缺的实际情况,无法解决师资缺乏的课题。是耶?非耶?
民间团体如教总都能掌握这些数据,反而堂堂的教育部副部长却缺少这类资讯,似乎以理说不过去,抑或是马华对此项问题力有不逮。我曾强调过多次,说“马华当家不作主”,造成今日华教困境。
对华小师资的需求状况,教育部是拥有最全面、最翔实的数据。因为各校都需按时填报即将退休教师、临教、新生的人数等资料的。有了这些统计数据,教育部没有理由不能拟出一个妥善的通盘计划,来缓和乃至解决华小师资短缺。
纵观这么多年来国小师资过剩,而华小、淡小的师资则缺如,显然的是与我国教育“最终目标”有关。所以我在上两篇的专栏文章中强调,解决师资荒在于政 府当局“为”还是“不为”,首要的在于政府是否真正公平对待各民族源流的小学。若政府真正为一个大马而努力,就应该拿出真诚拟就一个有效机制,处理华教师 资问题,而不是一味拖延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敷衍了事。这样导致华人、华社对政府的施政方式产生质疑,进而产生不满。
如今首相纳吉提出“一个大马概念”,不论在经济转型,在教育上也要转型,把华教归纳为国家的主要教育源流之一。如此,华教才有望一劳永逸解决师资短 缺问题,当局不会出现行政偏差,小拿破仑也不会从中作梗,一切都会照章行事。否则即使华社提供多好的意见去改善现有行政,或如何调整培训师资都是无济于 事,师资的短缺还是周而复始,年年都一样会出现。
其次是吸收独中生进入师训,承认统考文凭的问题。虽然独中不是政府架构内的正规学校,毕竟它是传统华文中学,为国家、为社会培育了不少人才。他们既有华文资格,兼具巫、英基础,是理想的华小保姆。若政府采取开放政策,这批独中生将是华小的生力军,华小师资便能迎刃而解。
今天马华高调解决华小师资,征询各方意见一劳永逸寻找解决方案。在此,不惜献丑提出愚见,以抛砖引玉,愿马华能改过去的只讲不做的作风,以敢言敢争的新姿态,为华社、华教争取权益,是所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