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纽约时报有篇报道提到:音乐界的“韩流”能够成功攻入西方社会,其实靠的正是无远弗届的社交网 络,如优管、面子书、推特等。确实,因根深蒂固的产业利益屏障、资讯垄断和文化偏见等因素,非西方艺人和商品要挤入西方流行文化市场,向来就极为不易。但 没想到常规管道行不通之下,韩国人却善用了网络科技,轰轰烈烈地杀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可见,网络的“平坦世界”蕴含著多么大 的崛起机会和伸展空间,然只有那些最敏锐、敏捷、前瞻、勤奋,而又敢想、敢闯、敢拼者,才能捷足先登、拔得头筹。坦白说,相对于韩国,日本的流行乐界起步 更早,也更具规模,且日本的科技实力也更强大,然今天何以是韩国,而非日本成了国际流行乐坛的“暴发户”呢?这恐怕就与包括上述之种种人的“素质”有关 了。
实际上,远的不说,照近些年来的演变,社交网络于我国也开始掀起了足以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甚至有点“瞠目结舌”的“汹涌”态势,不过是在政治 领域。以往的政治,总是受限于言论和行动空间的狭窄及壅塞,结果仅沦为少数权贵的“俱乐部”,抑或顶多形如门槛很高的精英“竞技场”。部分民间组织虽亦尝 竞逐政治,但往往受制于严苛法令,同时也受挫于被权势者“河蟹”了的媒体不给予发言平台。
惟自“709”到最近的“226”,乃至蔡林“王者之辩”的“后戏”,社交网络著实已成了各种讯息传播、课题探讨、意见交锋,甚至政治串联、策划和 行动的“基地”或“孵化器”。质言之,社交网络的政治宣传、组织和动员力量已经越来越昭著,有效地突破了“常规政治”的封闭性、单向性和垄断性。值得注意 的是:由于使用网络者多为年轻一辈,所以如此突破亦可视为年轻人伸张其政治话语权,进而攻占政治决策权的一项胜利。
总括而言,社交网络已导致政治场地更加平坦,这尤其对在社会地位及权力上尚处于弱势的年轻人有利。虽说不是每个年轻人都享有上网的经济或知识条件, 但网络的普及化已是公认的大势。因而,毫不奇怪的是:一些政党和政治人物已开始涉足社交网络,甚至还出台了网络“化身”,企图讨好年轻人。这股政治“年轻 化”的现象,恐怕仍在涨潮期,那些还搞不清楚状况,只懂得鄙视“网络暴民”者,或许真要“执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