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药物的媒体发布会上,制药公司Norvatis医疗主管(大马区)张碧华医生指出,虽然多发性硬化症仍无法完全治愈,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治疗方法。
目前,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主要分两方面来进行,一为延缓多发性硬化症的恶化,另一方面则是就目前病患的症状(或复发时)予以治疗。她表示,由于多发性硬化症是一个需要长期抗战的疾病,因此治疗药物的研发除了疗效,更需要考虑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与方便性。
日前,马来西亚卫生部药物管理局批准全新口服药物Gilenya(fingolimod)的上市申请,打破了现行第一线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全是注射剂的局面,给病患自行用药带来了极大方便,更有利于病患长期治疗。
Fingolimod是一种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适用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病患,每天一次服用能减少疾病发作频率,延缓病情及减少身体残疾。
神经专科医生珊蒂(Dr.Shanthi Viswanathan)表示,多发性硬化症是成年人群中(20至50岁)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的疾病。
目前估计,全球约有100万至250万的多发性硬化症病患,并好发于北欧、北美等国家。她强调,虽多发性硬化症的确切发病原因尚未得知,但其实不管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此病。
揭开多发性硬化症面纱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其自体免疫反应(autoimmune response)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中神经纤维的髓鞘(Myelin)上。
一般上,神经纤维主要负责中枢神经系统内各个神经细胞间的讯息传递,而髓鞘是一种包覆在神经纤维外面的脂质构造。髓鞘的作用是避免神经讯息在神经纤维内传递时发生短路的现象,同时可加快神经讯息传导的速度。
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病患的免疫系统错把髓鞘误认为外来的异物,加以攻击破坏,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因而变慢,或者完全被阻断,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常,进而发展出种种的临床症状如肢体无力或麻木、视力减弱、复视、口齿不清、平衡障碍或大小便机能失调等等。自体免疫性疾病可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
●复发─缓解型
复发─缓解型(Relapsing-Remitting MS,简称RRMS)是此病最常见的类型,发病者多为年轻人。病患在发病后,症状会在数天或数周自行改善或消失,但日后仍会再复发。
●首发—渐进型
首发—渐进型(Primary Progressive MS,简称PPMS)属罕见类型,未见最初的复发与缓解阶段,病情从一开始就缓慢进展。
●次发-渐进型
次发-渐进型(Secondary Progressive MS,简称SPMS)疾病一开始为复发─缓解型,随后有缓慢、持续症状加重期。
●渐进-复发型
渐进-复发型(Progressive Relapsing MS,简称PRMS)疾病相对罕见,其特点是从一开始症状就持续恶化。
多种预兆 症状因人而异
珊蒂医生指出,没有2个多发性硬化症病人的症状是一模一样的,病人之间的症状差异可以非常大。有些病人可能只是轻微的走路与视力障碍,但仍能过著正常的生活;相反地,有些病人则有严重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失调。
她解释道,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的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因此病患会产生哪一些症状是依其病变的位置而定。病患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视觉障碍:为多发性硬化症的首发症状。病患会出现视力模糊、复视、单一眼视力丧失、红绿颜色失真或视神经炎。
●感觉改变:病患的身体会出现麻木、刺痛或灼热的感觉。有者会感觉到颜面疼痛(三叉神经痛)或肢体疼痛。
●平衡、协调问题:病患会失去平衡感、颤抖、走路不稳、头晕、四肢不灵活或身体丧失协调能力。
●肢体无力:肢体感到无力程度与范围不定,可能偏瘫、下肢瘫或是四肢瘫。
●疲劳:多发性硬化症病患最常见的症状。据估计,95%的病患常感觉疲劳。
●认知、情绪问题:病患的记忆力、专注力或判断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泌尿功能障碍:病患或会出现频尿、尿液无法完全排空、便秘及尿失禁的情况。
●语言能力:患者讲话速度变慢、发音模糊、讲话节奏改变或吞咽困难。
值得提醒的是,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表现复杂,如有人出现以上症状,并不代表他∕她患了多发性硬化症,请切勿对号入座。如有疑虑,请寻求专业医疗的意见。
病患分享积极人生
从外表上看来,潘玛(65岁)和吉露(51岁)就和一般健康的人无异,但要不是她们勇敢现身说法,我们或许就不会有机会知道多发性硬化症病患的故事。
同样育有3位儿女的潘玛和吉露,都是在青壮时期初次发病。潘玛在28岁时发病;而吉露则是在35岁时发病。
患病初期,她们常感到手脚莫名麻痹无力,视觉变得模糊,就连走路也不稳,严重影响她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由于对多发性硬化症感到陌生,她们辗转跑了几家医院,最后才透过核磁共振(MRI)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
就算经历多次复发,2人从未放弃治疗,只因家庭是她们勇敢生存下去的动力。患病后,她们除了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也主动和孩子坦承自己的病情,让他们做好准备。
如今仍需要依靠药物控制病情的2人,极力呼吁病友们不要自暴自弃,积极加入病友互助会。唯有积极乐观面对,才能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