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榕子承父业成为一位建筑师,近年陆续修复台北齐东街的日式宿舍。他的设计手法细腻,却希望大家看不出来“做”了什么。他把建筑当作成就一个好环境的手段,因为房子会把历史、回忆与未来连接起来,也牵起不同世代之间的情感。

孙启榕从小爱画画,很早就决定自己要做建筑,不过看待自己所处城市的眼光却是在50岁以后变得清楚。在他眼里,“台湾百废待举,要做的事太多,但如果放弃就没了。”60年代出生的他有一种焦虑,因为老一辈的建筑师交棒时,台湾是个钱淹脚目的年代,而如今该是传承给下一代的时候了,手上的台湾又是如何呢?

孙启榕之所以在建筑领域中选择投入“修复”,正因为他的价值观里有属于这一代必须紧紧守住的东西──老房子在资产报表中不会列出“历史”这项价格,但坚守不放弃的过程,会为下个世代留下不一样的价值。

和孙启榕聊建筑,齐东诗舍是最好的场所,户外的矮墩有绿树荫凉,几声蝉鸣则提供背景声响。这栋老屋是孙启榕的修复作品之一,属于“齐东街保存区及聚落风貌保存特定区”,修复之后以“齐东诗舍”的面貌开放参观,内部由首位获得“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的台湾人陈瑞宪设计,目前由国立台湾文学馆经营。

孙启榕前后在齐东街工作了近十年,很高兴它目前的状态是如此,因为他想做的,正是像这样真诚地保存日式宿舍聚落风貌;孙启榕谈起设计过程:“与其说我做了什么,不如说我是如何舍弃很多事,让它留住原来的状态。”

孙启榕很清楚要当个明星建筑师必须成一家之言,让大家看到特出之处,但他却不能接受在老房子身上做自我发挥,反之,他用仔细而妥善的安排来作最少量的干预,修复呈现原貌的同时,也注意融入环境,例如在街边种上茄苳和苦楝,让老房子对周边环境来说是个友善的存在。

父亲理念影响深远

长期专注老屋修复,孙启榕认为这是追索“我身处何处”的重要线索,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谁、如何安身立命、将往何处去。

而自己这个世代的职责,就是要赶快给下一代接班的舞台。老房子对于孙启榕的启发,除了建筑的历史价值,还包括珍贵的父子互动。孙启榕的父亲也是建筑师,是早期就读成功大学建筑系的台湾战后人才,他之前认为自己也学建筑并未受到父亲影响太多,但40岁以后却逐渐发现潜移默化的内在作用。

修复第一栋作品“文山公民会馆”时,孙启榕看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父子都是建筑师,两人在家中会有专业者的互动,但跟认真实在的父亲聊技术问题如模板怎么灌是可以对话,若讲到设计却会不欢而散。

孙启榕修文山公民会馆时父亲已经退休,跟著一起去探勘现场,巡视过后只说了句:“拆掉重盖比较快。”孙启榕形容当时老爸显得很不耐烦,只交代他量这里那里的尺寸,就说要回家了。但是等父亲再把他叫过来家里讨论时,却看到餐桌上摆著老爸画好的一整套图。

“文山公民会馆”是孙启榕的第一个老屋修复作品,由日式校长宿舍改建。
“文山公民会馆”是孙启榕的第一个老屋修复作品,由日式校长宿舍改建。

整修破落回馈乡里

工程招标之后,孙启榕发现由某营造厂(马来西亚称建筑公司)以几乎低于他概算的成本价得标,他开始有不好的预感,厂商要请他吃饭也拒绝了。没想到后来见面时营造厂老板说:“我是从小在这条街上长大的,当泥水匠事业成功而开了营造厂,可是每次路过这栋破落的老房子都很伤心,感谢你让我有这个机会来修复它。”孙启榕才恍然大悟那个投标价格是怎么来的。他想台湾或许有很多人在功成名就后想要回馈乡里,却苦于不知该用什么方式。

即使多年过去,大家一起讨论的画面仍然非常鲜明──孙启榕74岁的父亲来当顾问,营造厂老板72岁,怕不熟悉木构建筑又请来一位73岁的大木作师傅,很自然的三位老先生围成一圈互相出意见,国台语夹杂甚至讲起了日语。孙启榕、营造厂老板的儿子加上工地主任站在他们身后,第三圈则围了一批工匠,全体专注应对老房子的工程。孙启榕就是从这时开始,知道不同世代的故事会像这样慢慢被发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姐姐无法接受妹妹离去 “没了这个开心果全家都快倒下”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 死者李紫柔妹妹促严惩司机“一命赔一命”

阅读全文

出游翻船4家人落海全亡 爸让13岁儿躲保冷箱中活命

阅读全文
李紫绮(左)与妈妈林晓玲(左2)接受媒体访问。其中李紫绮透露,妹妹很细心,不仅会抢著做家务,还知道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自小父亲就离世 姐姐:妹妹是个懂事的孩子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撤网捕石甲 鳄鱼误入网送命

阅读全文

老屋新生(1):陈韵添新香

滚动系列

台湾自2001年起举办“老屋新生大奖”,甄选的主轴围绕在“新生、再生和共生”,强调以老屋资源再造,以最低环境负荷及人性为...

阅读全文

自拍成瘾(5):分享照片要三思

滚动系列

有研究指出,总是爱分享许多自拍照的人,同时可能代表著他们有精神疾病的征兆。自拍可能有病,仍无阻人们自拍自爽。“现在一机在...

阅读全文

自拍成瘾(4):我的生活记事 留影留回忆

滚动系列

在这个人人都爱自拍的年代,90后自拍达人葛家维坦言,自拍给他带来的不仅是存在感,更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去到哪拍到哪,有...

阅读全文

自拍成瘾(3):我的右手“女友”

滚动系列

现年30岁的日本自拍狂人地主惠亮(Keisuki Jinushi)一直在网上教授如何自拍装作跟女友约会,早前甚至“自拍结...

阅读全文

自拍成瘾(2):丧礼自拍成新潮?

滚动系列

自拍风潮席卷全球,无论什么场合你都总找到有人拿起相机自拍,甚至是丧礼!一个自称为“Selfies at funerals...

阅读全文

自拍成瘾(1):镜显万般手机瘾

滚动系列

“手机成瘾”让我们不再关心身边的事物、不再注意脚下的危险,这已不是新闻,如果将这种状态以视觉化呈献,会是怎样的效果?法国...

阅读全文

告别挚爱(5):伤述者‧封印悲伤

滚动系列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所学生李明刚在经历父亲自杀及女友车祸重伤等打击后,将负面情绪化为创作能量,他将作品想像成棺材,试图藉创作...

阅读全文

告别挚爱(4):走进花园走出幽谷

滚动系列

加拿大教授1996年设立“失落与生命转化中心”,首先提出悲伤园艺化模式,借由花园的控制感与私隐权转移焦点。台湾亦在10年...

阅读全文

告别挚爱(3):我陪父亲走到最后

滚动系列

独自一人看著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李宣春的世界仿彿崩塌了一大半。作为一个尽全力让父亲善终的儿子,他在丧亲近2个月后,才晓得...

阅读全文

告别挚爱(2):父母老去,看然后接受

滚动系列

“父亲意识仍然清楚的最后时日,我和父亲都明白,这多半是沟通心意的最后机会,害怕到想要逃避的程度。父亲自己就曾这么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