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瘾”让我们不再关心身边的事物、不再注意脚下的危险,这已不是新闻,如果将这种状态以视觉化呈献,会是怎样的效果?
法国摄影师Antoine Geiger的作品《SUR-FAKE》、美国摄影师EricPickersgill的作品《Removed》,以及意大利摄影师Alessandro Rampazzo的作品《No More Words》,透过镜头诠释人与人之间突兀荒谬的疏离感。
“科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说法自互联网出现以来就不断受到人质疑,一直到智能手机出现以后,先是出现了“自拍族”及不停打短讯的“低头族”,两者在一班朋友聚会时特别碍眼。
人在一起 心在哪里?
在《No More Words》这辑作品中,Alessandro记录了一系列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时的场景,通过精确的抓拍与娴熟的构图关系,呈现出被拍摄者的神情、状态与周遭之间的隔离。
Alessandro说:“随著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兴起,现代人对虚拟世界的依赖愈发严重。智能手机的诞生,让人类的沟通方式彻底被颠覆。面子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及Instagram等社交媒体,成为现代人获得讯息及分享的主要管道。”
“当我们在家中,和最亲近的人同处一室,却用WhatsApp、微信来进行沟通,导致人与人之间变得疏离,久而久之甚至会形成社交障碍。”Alessandro希望能够长期进行这一项目的拍摄,探索沟通方式的改变,以及对人类习惯的影响。
美国摄影师EricPickersgill进行的摄影计划《Removed》,把照片上的智能手机、数码产品通通移除,显示现代人沉迷手机及电子产品的程度到底有多荒谬。
Eric的灵感来自某天在咖啡店,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家庭。“他们之间完全没有对话,父亲和两个女儿都按著自己的手机,母亲没有拿手机、也没有让他们不要玩。无所事事的她,只是静静地看著窗外,看起来悲伤又孤独。”
于是,Eric开始询问一些朋友、陌生人,让他们定住玩手机的动作,然后拿走他们手上的智能手机再拍照,以得到他想要的效果。“即使这些科技为社会带来好处、方便,但同时,对人的负面影响,正慢慢地显现。”Eric感慨说道。
难分难舍
来自法国的年轻摄影师Antoine Geiger的作品《SUR-FAKE》,同样以影像艺术呈现“手机成瘾”视觉化效果。作品中,手持手机的人脸部与手机难舍难分,反应了当下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不管是步行、坐地铁、还是躺在床上、甚至正在开车途中,都可以看到许多人处于一种半恍惚状态,茫然地盯著智能手机,深陷其中。
在手机屏幕朦胧的光晕下,虚拟世界似乎要将人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Antoine这一辑作品探讨了流动装置与科技是如何剥夺我们与周遭环境的互动,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