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教授1996年设立“失落与生命转化中心”,首先提出悲伤园艺化模式,借由花园的控制感与私隐权转移焦点。台湾亦在10年前筹备首座悲伤疗愈花园,坐落在台北护理学院的“悲伤疗愈花园”不仅仅提供宣泄情绪的空间,同时也为悲伤辅导及失落关怀开了先例。

台湾台北护理学院“悲伤疗愈花园”(下简称愈花园)的规划人是该学院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所长林绮云,她根据国际知名加拿大悲伤辅导专家亚伦沃飞特(Alan D.Wolfelt)所提出的悲伤园艺化模式的概念进行设计。她说:“之所以对人产生疗愈力,是因为我们透过花园的设计达到增进控制感、隐私权、社会支持、生理运动、接触自然、使人有正向消遣等各种效果。”

花园分成三个区:一,“自我照顾区”,提醒人们学习情绪管理,在失落状况中承认现实状况,以树木及花丛设计出多个隐秘角落,让丧恸者在安全的情况下自行抒发心灵深处各种情绪、独处省思或怀想。在这个区域,也设有眼泪池和泪痕石雕,传达以泪水表达心中伤痛,以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与缺憾,借由泪水的释放与各种自我照顾方式,展现人类自我疗愈的力量。

第二个区域“人际互动区”提醒人们无法自我照顾时必须寻求协助。这是一段处理失落或悲伤的过程,道路曲折崎岖,仿彿走入一段黑暗、幽深抑郁的长廊,这个过程也是陪伴者或专业人员提供协助的阶段,或是私密的谈心,又或者团体互动,必要时可寻求谘商服务。陪伴者可协助丧恸者完成下列活动:承认失落、与痛苦相遇、找到内在的新平衡、探索对生命的假设和尝试改变。这个区域设有家庭追思丘和许多凉亭。

唤醒心中复原之力

当人们历经失落,走过曲折悠长的道路后,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即“和解花园区”,一个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生意盎然的开放空间,象征柳暗花明般走出悲伤,犹如雨过天青,经过自然及人文环境的滋养,尝试经营全新的人生。

林绮云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园,愈花园象征的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复原力量,而它也不仅仅是一座花园,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的师生经常配合心理治疗举办活动,像是园区内的各种植栽和艺术创作,引导人们学习健康地面对失落,提醒人们通过悲伤是自然且必要的过程。承认悲伤,才能正视并与它和解;走出悲伤,才能重新回到原先的生活轨道。

台湾台北护理学院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所长林绮云。
台湾台北护理学院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所长林绮云。

悲伤在社会已视为病态

提出悲伤园艺化模式的亚伦沃飞特是北美洲最受推崇的悲伤教育学者,他认为,悲伤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医疗化了——被视为一种病态,需要正确的评估、诊断与治疗,才有可能治愈。但事实上与丧恸者做伴,全然共存在悲伤氛围中,甚至成为他灵魂暂时的守护者才是正确的方式。他倡导丧恸照顾是一种疼惜、以哀悼者为主导、以心灵为基础的工作。

在父亲过世前扛起照顾者身分整整一年的文字工作者李宣春曾说:“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有人来帮忙,会不会好一些?’”他说:“整个过程只有一个家庭在面对,我希望社会机构医疗和照顾体系能给更多实质的支持、安慰和鼓励。但我也知道这不容易,自己也没把握做好。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这样的习惯,但我始终相信我们还有很多事可做,或是做得更好。”

失亲者需要的是陪伴

失去亲人后,每一句“节哀”其实仅仅是响在耳边的词,意义不大。悲伤不是说放下就放下,是一个丧恸者最深刻的体会。不是过来人,不懂得那种痛,但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关心,我们该如何面对别人的哀伤?与亚伦沃飞特的理念不谋而合,李宣春说:“安静陪伴。如果愿意,听我诉苦;如果没把握,理解就好。”他说自己幸亏有文字,至少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地抒发,但拥有同样经验的人找不到宣泄的出口,也许就会陷入悲伤中,无法抽身。逝者已矣,其实丧恸者都明白,但走过悲伤,需要时间,而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箴言,而是陪伴。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姐姐无法接受妹妹离去 “没了这个开心果全家都快倒下”

阅读全文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 死者李紫柔妹妹促严惩司机“一命赔一命”

阅读全文

出游翻船4家人落海全亡 爸让13岁儿躲保冷箱中活命

阅读全文
李紫绮(左)与妈妈林晓玲(左2)接受媒体访问。其中李紫绮透露,妹妹很细心,不仅会抢著做家务,还知道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

【货柜失衡压死女子案】自小父亲就离世 姐姐:妹妹是个懂事的孩子

阅读全文

西西里洪灾 车冲出大海

阅读全文

撤网捕石甲 鳄鱼误入网送命

阅读全文

告别挚爱(3):我陪父亲走到最后

滚动系列

独自一人看著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李宣春的世界仿彿崩塌了一大半。作为一个尽全力让父亲善终的儿子,他在丧亲近2个月后,才晓得...

阅读全文

告别挚爱(2):父母老去,看然后接受

滚动系列

“父亲意识仍然清楚的最后时日,我和父亲都明白,这多半是沟通心意的最后机会,害怕到想要逃避的程度。父亲自己就曾这么说。”日...

阅读全文

告别挚爱(1):你走后,我独自旅行

滚动系列

“他们说,做七是帮离开的人祈福,但比较像是不断地提醒我们,他们真的走了,给了个期限,要我们放手。”这是电影《百日告别》里...

阅读全文

追梦筑梦人(4):病榻织梦音乐人

滚动系列

曾是大马歌手兼制作人的黄俊田前后遭遇中风及白癜风2疾病,在小小的病榻上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勇敢追梦。走过低潮期的他调侃:“...

阅读全文

追梦筑梦人(3):群众集资圆梦MyStartr.com

滚动系列

很多时候,梦想无法起飞并非因为没有行动,而是不知道要怎样行动。“圆梦工场”创办人吴文彬成立的网络平台MyStartr.c...

阅读全文

追梦筑梦人(3):蚊帐大使献爱心

滚动系列

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权力、学识或是金钱,而是那遍布全宇宙,那发自内心最真诚的“爱”。一个才7岁的小女孩,靠著自己的努...

阅读全文

追梦筑梦人(1):婆婆的芭蕾梦

滚动系列

67岁的Carmen,5年前丈夫癌症过世,慨叹人生苦短,百无聊赖,参加工联会芭蕾纤体课却嫌未够喉。于是,她到芭蕾舞蹈学校...

阅读全文

自造者运动(完结篇):ITEX 汇集世界智慧

滚动系列

马来西亚ITEX国际发明创新科技展来到今年,已经是第26届。由马来西亚发明设计协会(MINDS)主办,ITEX是本地自造...

阅读全文

自造者运动(4):动手做从小培养

滚动系列

大马首个机器人Rero的发明者陈咏潼在大学四年级就与友人共创公司,多年来主要生产机器人零件,直到意识自造者教育应从小培养...

阅读全文

自造者运动(3):创意发想咖啡馆

滚动系列

来自香港、哈佛毕业,黄骏贤在东京发现了FabCafe后,随即提出合作的想法,2013年在台湾台北也开了一家Fab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