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市抢攻年菜市场,巴刹小贩生意跌40%。”、“霸级市场抢滩,杂货行业岌岌可危”,各种新闻标题直指霸市是传统买卖行业沦陷的祸首,霸市成众矢之的。双薪家庭普遍后,人们倾向在休息日一次性采购整个月的必需品,霸市之所以能扶摇直上,和消费形式的转变脱不了关系。
周末休假,无处可去,大家都往大型百货商场钻。霸市里包罗万有,衣食住行的相关用品,都可以一网打尽,买好东西,还可以顺便用餐,最重要的是霸市有宽广的停车场,不必担心找不到车位。无论巴刹、杂货店,还是迷你市场、超级市场,没有一样能媲美霸市的周到。
再说,部分霸市营业至夜里11时,周六更延长至午夜1时,甚至还有24小时营业的霸市,服务对象涵盖各族群、各阶层,给民众带来最大的方便。职业妇女无法日日上巴刹,而霸市无论日夜都可以买到新鲜蔬菜和肉类,且因为大量进货,价格也相对便宜,自然而然成了她们的最佳选择。
颠覆消费模式
霸市是在生活方式的转变下顺势而生的商业形态。政府在1991年引进第一家霸市麦客隆(Makro),并在1995年开放大型零售领域,霸市和百货市场从那时起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大小城镇林立。根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137间霸市。
消费形式的转变改变了货品贩卖的方式,但另一方面,在某些非城市地区,反倒是霸市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永旺霸市(Aeon Jusco)去年11月在霹雳太平开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和消费习惯,而且并非只有年轻人趋之若鹜。霸市已不仅仅是购买必需品的地方,而是一家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也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上的经济发展。
2014年年中,首相署表现管理和履行单位(Pemandu),希望放宽现有的霸级市场条例,第一步或将允许增设更多的店面和更长的营运时间,当时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长方志民针对此事,表示反对。政府在2009年及2010年发出禁令,停止发放执照予外资霸市,以此保护本地中小型商家。但,2011年,政府考虑解除这项禁令。
步步为营 开拓版图
当时正值全球贸易市场开放,大势所趋,政府没有理由拒绝外资,直到2012年,继续冻结发放霸市准证又或是开放市场一事,仍然悬而未决。当初政府除了停止发放执照,也制定“海外商家与分销贸易服务指南”,管制霸市的设立。根据这项指南,霸市必须设立在离市区2.5公里外,及拥有3万人口的地方。政府还规定外资霸市必须有30%的股权属于土著。零售集团一方面想大展拳脚,一方面得符合我国政府的期望,步步为营。
同业相互竞争
政府在处理执照解冻的事件上犹豫不决,霸市除了面对管制,也面对同业竞争,但大型商场和霸级市场在本地大势已成,相信势头只会越来越劲。相比政府管制,同业竞争才是最大的威胁与冲击。2012年10月,法国零售商家乐福(Carrefour)的大马公司被日本永旺集团(Aeon Group)全面收购,易名为大永旺(AeonBIG),当时永旺集团的东协业务副总裁兼总执行长尾山长久被问到会否担心两家霸市相互竞争导致内耗,他说:“两家霸市的营运模式不同,顾客群也大不相同。”
除了外资,本地公司也把目光瞄准量贩市场,其中包括迈丁(Mydin)、NSK、环球(TheStore)、宜康省(Econsave)等。金狮集团底下的百盛(Parkson)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稳居其位,截至2013年11月,在大马、中国、印尼、越南和缅甸共设有超过132家分店。该集团也是唯一在吉隆坡、新加坡和香港三地上市的首家大马百货公司。
外资霸市包括巨人(Giant)(巨人霸市虽由大马人创立,但已被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airy Farm收购90%股份)、英国最大零售商特易购(Tesco)都是本地人耳熟能详的霸级市场,尤以2002年进驻大马,如今在全马有52家商场的特易购风头最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