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叠杯,是一个将杯子叠起来的运动,只有3种招式,速度却可以越来越快。没有任何人能占上体型的优势,因为这是一个完全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取好成绩的运动。
在美国、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各国风行已久的“竞技叠杯运动”(Sport Stacking),近几年开始在我国蔚为风潮,这个以速致胜的游戏已经俘虏了许多人的心。无论是为了“很帅”而玩,或是因好奇而开始接触,好些人现今都成了代表大马出赛的国家级选手。
“刚开始我只是纯粹对这个东西感到好奇,没想到自己会迷上这个运动”今年17岁的汪靖雯说道。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位同学将叠杯带到学校去,却神秘地不肯让她看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他很神秘,一直说不可以给我看。”人往往都是这样,越是神秘,越是好奇。下课时,她留在课室里,发现该名同学的书包并没有上锁。因此,她得以窥到书包里杯子上的字:“Speed Stacks”。
凭著好奇心,她回家后就上网查看,得知道原来这些杯子并不普通,而是竞技运动——叠杯。在网络上看了好些资料后,她就嚷著要父亲带她去购买整套叠杯。“我还记得,当时在网上搜索到这家贩卖叠杯的店,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店主就是林润达教练。”
影响身边同学一起学
购买到叠杯的杯子之后,汪靖雯开始在网上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并从中学习。“从那时候开始,我便带叠杯到学校玩,还影响了身边的同学呢!”想起当时的情景,汪靖雯不禁笑了,全班同学会趁著老师不在课室的时候将叠杯拿出来玩,杯子相叠的声音此起彼落,特别悦耳。
学了约3个月之后,她便参与了2010年第一场大马叠杯公开赛。“当时只是抱著去拿经验的心态,便胆粗粗地上场了。”她说自己是在家自学的,因此并不知道叠杯其实有3-3-3,3-6-3及花式循环,“我以为叠杯只有花式循环而已。”虽然没有练习3-3-3及3-6-3的经验,但她还是凭著自己练习花式循环的经验,将这两个招式做出来,最终还入围决赛。虽然当时因紧张而落败,但她认为自己第一次参赛能有这样的成绩尚算满意。另外,她也号召了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她与朋友一同参与的双人赛获得了12岁以下组别的季军,让她兴奋不已。
相比起汪靖雯,16岁的林宣妤幸运得多了。在她11岁那年,大马世界竞技叠杯运动协会总监兼教练林润达到该校进行宣传,更成为该校的课外活动之一。她视每周一次的课外活动为普通的游戏,一直到某天她在家中将叠杯拿出来玩,才真正发现其中的乐趣。“从那时候开始,我才发现原来叠杯很有趣,所以一直玩到现在。”
要求动作快 活动量如一场球赛
说到叠杯,这个近期在大马变夯的游戏,还是有许多人对它不太了解。林润达想起2008年刚开始推行的时候,许多人都抱著质疑的态度“叠杯子也是运动?”就连林宣妤起初向母亲要求购买叠杯时,母亲的第一反应也是“买12个杯子回来做什么?”
林润达笑说,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反应,但当他要求身边的人开始试玩叠杯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叠杯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他解释,叠杯的基本玩法分为3种,分别是3-3-3、3-6-3及花式循环,主要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3排所有塑胶杯叠成“山字形”,然后再将之还原,当中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及变化。
有者质疑它是否能被称之为“运动”,林润达表示,运动不一定是激烈的打球、游泳等才算是运动,运用手部及下盘力量的叠杯也是运动的一种。竞技叠杯要求动作快,眼明手快,上半身的活动量颇高,双手迅速移动杯子,下身需保持半蹲,不一会儿就会令人汗流浃背,如同刚练习一场球赛。
每一种运动都有自己的一套热身方式,叠杯也不例外。不断且有规律地练习便是热身的一种。以3-3-3为例,它的热身是重复30次为一套,要真正达到热身就必须重复做5套,“若没有一套方程式,选手不断地重复做同样的动作,会很累且无法在赛场上表现出原本的水准。”
由于竞技叠杯的历史不长,因此许多叠杯的规矩与方案还未成型。整套教学方式及热身运动都是林润达将这几年累积下的观摩经验及参考国外选手训练结合而来的。
稳住自己步伐才能获胜
平日虽然是个人学习,但赛事中的双人、团体赛都能培养选手的团体精神。“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在思考的时候,同时也顾虑周遭的人。”林润达表示,他不希望有选手以个人想法为出发点,这样不仅会影响身边的人,还会对选手将来的成长造成影响。“我们会灌输他们不需要太快,只有稳住自己,才能获胜。”
再者,坊间流传叠杯能训练左右脑、反应力,甚至能预防失智症,对于这样的传闻,林润达是赞同的。他也表示,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或许能见效,长年累月下来就未必了。“这跟打麻将预防老人痴呆是一样的,刚开始他需要机上所有东西的时候,会有效地帮助增强记忆力,但熟练之后效果就不明显了。”相同的,刚开始练习叠杯需要分1号手、2号手,选手若习惯用某一边的手,则可能一直犯错,需要花上一段时间做出调整,而左右脑训练便是从这里开始。从最简单的3-3-3、3-6-3到花式,需要花上一点时间慢慢地去思考,并训练左右脑交替才能完成整个动作。
玩花样也考记忆力
然而,他也解释说,当肢体已经习惯之后,就会变为潜意识,因此效果会渐渐慢下来。因此,林润达想出好些方式来将这3种玩法变著玩,譬如将3-3-3,分别以几个号码称呼这3组分别以3个杯子叠出的“山”形,再由教练或身边的人喊出号码,选手就必须依序排列。他指出,在这个训练中,常会有重复的号码,选手不仅需要估计动作与速度,还需牢记被喊出的号码,才能依照号码的顺序将杯子叠出。“1-2-3-3-3-2-1-2-3-1,有些学生甚至可以记上10位数或以上的排序。”
虽说年纪大了反应会变慢,但凭著不断地训练,林润达还是在今年的世界竞技叠杯赛中获得男子成人2组(35至44岁)中获得3-3-3世界冠军,以2.094秒获胜。早前他已经是3-3-3的纪录持有者,现今又创下新纪录,同时刷新了世界纪录。“竞技叠杯的历史不长,我们并不知道当成人与小孩有一样多的时间练习的时候,会不会跟他们一样快。但,我乐于证明。”
赴新国参赛 回马推广叠杯运动
身为一名玩具与精品批发商,林润达在2006年到中国办货时无意中发现了叠杯,“当时老板一直游说我,告诉我这个很好玩,让我带一套回去试试。”
于是,回到酒店之后,他播放了盒子内的教学光碟说明,“不看没什么,一看就被吸引了。”于是,他开始自己练起叠杯,更在返马之后影响了身边几位要好的朋友。
2008年,新加坡初次引进叠杯,并举办了第一次的亚洲叠杯赛。到场参赛的林润达与友人初次在现场感受到了运动选手上场比赛的那种感觉,“感觉很特别,你赢了之后,他们会播报你的名字和国家名字。”他说,虽然当时是以个人名义出赛,但以另一个层面来看,他也是马来西亚代表。因此,他萌生一个念头“何不把这个活动带到大马,让更多人可以有这种感觉。”
申请批准困难重重
同年,他向美国当局申请,期望能获得在大马推广这个运动的批准,并获得当局的正式资料。从此,他与友人开始推广竞技叠杯,一直到去年10月,才正式获得青年体育局的允许,正式成立大马世界竞技叠杯运动协会。7年的时间内,他曾做过好几次申请,却因该运动太新,且推广及参与的人一直有所更动,而无法获得该局的批准。
“回来之后,我就集中入校推广。”他坦言,这个部分特别累,尤其刚开始时,认识叠杯的人不多,许多家长更误以为这是魔术或是赌博的玩意。“虽然是这样,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因为新的东西总是需要时间让人去接受。”所幸,好些学校都以开明的心态欢迎他们,允许他们在校内做示范,甚至纳为课外活动。于是,他们一边推广,一边教学,一边培养选手参与比赛。
他指出,选择中小学作为推广的开端,无非是因为小孩心无杂念,能在训练的时候专心一志。“他们心里只是单纯地想要快,所以不断练习就会慢慢地进步,成人的杂念比较多,他们会想工作、家庭,练习的时间也比小孩来得少。”因此,他认为从小开始培养,让孩子一步步往上升,是作叠杯推广最好的方式。“第一批学生中,有些都已经升大学了。”
目前,大马世界竞技叠杯运动协会计划与青体部合作,期望能在来年做到每个月到各州做推广及培训。“我们可以做三天两夜或两天一夜的培训。”林润达希望能将叠杯在大马发扬光大,并做出正规的比赛模式,由校际赛、州赛、国家赛一直升到国际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素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