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中有特殊儿童的时候,家长常会不知所措,到处询问医生、朋友,希望能让孩子融入其他小朋友的圈子。有些人认为,送孩子到幼儿园,孩子受到同学的刺激就会进步,然而,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就真的能自动学习了吗?
近期的聚会中,已婚的朋友们纷纷谈起自己孩子的状况。其中,一位特殊宝宝的妈妈特别紧张,到处询问其他家长的意见。“有朋友说,把小孩送去幼儿园,有同学的刺激,他自然而然就会进步了!”
虽然让孩子与一般孩子一起学习、互动,可以让孩子成长,但并非所有个案都可以以这个方式解决。家长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再判断孩子现阶段是否适合到幼儿园进行群体活动。
可有观察性学习能力?
研究显示,当孩子没有“观察性学习”能力时,就算他和一般同侪在一起,也无法有效率地学习。观察性学习不是模仿能力,它是孩子在观察老师与其它同侪互动后,记得这些互动,并非当下的模仿而已。孩子必须能展现出他所学到的内容,包括学业与社交技巧的学习。
从以上的观点来看,也许家长应该先问问自己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先备条件。例如:孩子会观察或注意别人吗?他专注在别人身上的时间有多长?他有模仿能力吗?这些模仿能力一次能持续多久?如果孩子缺乏这些能力和该有的持续度,那么他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学习上一定会有困难。
刺激给得多,不等于孩子学得多。孩子能吸收多少取决于他本身的条件和老师的教法。孩子若是缺乏专注力、理解力、模仿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机等,那么就算老师上的课再怎么丰富、多变化,孩子也很难进入学习状况。这时候,倘若老师也无法适当地调整教学方式或给予适当的引导,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老师可有特教经验?
特殊儿的学习方式跟一般孩子不同,他们的学习需要被划分成较为容易达成的步骤。同时,他们也需要透过策略性的引导与协助才能学习。
很多时候,幼儿园的步调太快,孩子跟不上,班上的老师人力不足,加上大多数老师并非来自特殊教育的背景,因此可能缺乏特教的训练,难以为孩子进行个别化教学。
“孩子很好”,不一定没问题
当幼儿园的老师说:“小朋友很好啊!”家长其实应该就孩子的本质再做思考。从陪读与到幼儿园班上观察的经验中,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只要孩子本身不太有行为问题,就会被视为“没问题”。然而,这也可能表示孩子因为“没问题”,而被搁置在一旁,反正他不会吵闹,老师可能就任由他做他想做的事,不参与也没关系。此时,小朋友就丧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孩子准备好了吗?
别认为孩子只要跟一般孩子一起上课就不会被贴上标签,当孩子缺乏社交能力,对同侪没反应或经常做出不适当行为时,其他孩子会自动替他贴上标签:“他好怪!我不要跟他玩!”同侪贴的标签会比我们大人给他的更难移除。
有些孩子会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能力落差大,因而缺乏自信,造成他更退缩的状况。当家长的心急地想要孩子向前时,也许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学习经验。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到底孩子准备好了没?我们身为家长的有没有先帮他建立好学习的条件?
家长可以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如:了解幼儿园的理念、人文化进、老师们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与接纳程度、幼儿园在个别化教育上的程度等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来为孩子的教育做铺排,如半日上普通幼儿园,半日上早疗机构、每周几日上幼儿园,其馀时间在照料机构等。常参与特殊教育培训与学习新的相关知识能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