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心结创3赢
隔代教养是许多现代家庭无奈的折衷之计,但也相对地衍生许多问题,三代人都必须有足够的智慧,面对接踵而来的考验。4名来自不同领域的母亲,配合Astro小太阳频道的新节目《爸妈好犀利II》,畅谈隔代教养的困境与优势。
对现代家庭来说,隔代教养是常见的事,对一些家长而言,请自己的父母看顾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不必担心孩子遭亏待,也可省下请人代劳的费用。不得不提的是,隔代教养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家庭,老人怎么想,孩子又怎么想实则最关键,但这两者的想法,却最常被选择性地忽略掉。
当观念起了冲突
令人好奇的是,祖辈为何在耄耋之年,仍愿意付出心力去呵护一个全新的生命?综合各种想法,一般而言,祖辈愿意接纳孩子的请求,协助照顾孙子主要是基于血缘关系,认为这么做能维持亲密感,进而维护家的完整性,有的则认为那是他们无法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也能保护小孩,免于寄人篱下,身心发展能更健康,在别无他选下,是对孩子最好的决定。
然而,值得探讨的是,在孩子吸收最多资讯的时期,究竟由谁来担起教养的责任,比较适当?祖辈有照顾婴儿的经验,在这方面能提供新手父母最大的协助,是毋庸置疑的事,但随著孩子年龄的增长,爷爷奶奶在教养上的观念与方式,也许会与孩子的父母有所出入,因而产生冲突。
这种时候,家长是要直接对家中老人表达想法吗?告诉他们“别那么做”,或是要求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照料孩子?若是这么做,铁定会被评为不孝顺,而老人家一般上习惯默默忍受,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却不当面表达。
父母和祖辈的感情不佳,小孩感觉得到,将来他们面对问题时,便会无可避免地陷入两难的局面,是要跟父母说呢,还是跟照顾起居的爷爷奶奶说?或是干脆就谁也不说好了?
不在儿童面前闹分歧
父母效能课程指导员、从事幼教工作18年,育有3名小孩,并和家婆同住的江美霞表示:“小孩的适应力超出我们的想像,他们知道见风转舵,知道面对不同的人必须用不同的方式。”
她接著说,“举例来说,奶奶买了巧克力和糖果给孩子,我不会叫她不买,但我会告诉孩子,不能一下子把零食吃完。”
前电视主播,现任教育电视台负责人黄荧英,目前3个孩子在家乡与爷爷奶奶同住,身边带著一个婴儿在首都打拼,她分享自己的经验:“孩子生病了,还吵著要吃雪糕,一直哭闹,奶奶说就让他吃一点吧,这时候,我不和家婆讲理,我直接当著她的面责骂孩子,但最终似乎也没达到目标,反而让孩子理解到,想吃雪糕时要找奶奶,而不是妈妈。”
让一步缓解局面
针对这一点,江美霞提出她的想法:“虽说家教大不同,但家长将心比心想一想,其实吃糖有问题吗?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重点在于它带来的后果,那就提醒孩子刷牙吧。那如果生病还想吃雪糕,我会让家婆理解,若是病情加重,她照顾起来也会更辛苦,然后叫孩子去月历上画上3个圈,过一天就划掉一个,待圈圈都划掉后,就能享受美食了。”
她笑著补充:“若是家婆当下坚持,也只好选择不去理会,否则看了生气,接下来的举动导致的后果,可能比孩子吃了什么更可怕。”
3代同堂常见疑问
托付两老,会加重祖辈负担?
虽说选择隔代教养,是双薪家庭的折衷之计,但也少不了推卸责任、加重老人负担等的评论,而年轻家长是不是任意挥霍祖辈所给予的方便性,亦是值得探讨的事。即便把孩子托付于老人照料,家长也不能忘却自己是孩子父母的责任,要在这当中把握分寸,拿捏得宜,才能皆大欢喜。
原是记者,后为了孩子转当SOHO族的林珮芬表示:“我们无法和父母多做相处,把孙子留给他们看顾,也许是弥补失落感的一种方式。”黄荧英附和:“我的家翁家婆把三代同堂看作人生的圆满,在家乡的房子,也是很多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同住,他们希望孙子在身边,而这刚好也符合我的生活方式。”
长辈也需要私生活
志愿生命关怀工作者尤薇妮,则以自己的父母为例子,否定并非所有的老人都任劳任怨,把全部的心思放在照料孙子上。“我母亲70岁,她热衷参与合唱团,常和朋友去唱歌,也练气功,虽说也有帮我哥哥看顾孩子,但仍然坚持保有自己的生活,在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功成身退后就回自己的家,孙子并不占据她所有的时间,也不是她生活中的唯一。”
有的年轻家长,在平日的工作天让父母帮忙照料年幼的孩子,周末时又以平日工作辛苦,想要轻松一下的理由自在地过二人世界,完全不顾虑老人也需要休息,这样的举动实则并不可取,并绝对有可能造成关系恶化。黄荧英表示:“我们必须尊重老人也需要有私人时间,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料后,就对孩子漠不关心,出了事情时,又把责任都推到祖辈的身上,实在太不负责任。”
林珮芬建议:“如果要休息,何不邀请爷爷奶奶一起去,可以是短程旅行,或只是出去吃个饭。如果他们最终打算不跟随,那是他们的选择,但至少我们有提出邀请。最重要是让祖辈知道他们的付出是被珍惜的,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人一样,有需要时才找他们。”
祖辈教育,会让孩子失去竞争力?
林珮芬的父亲是退休老师,现在是自由撰稿,住在霹雳怡保的他偶尔会到首都来小住,这段时间里,他会邀约孙子一同进行活动,也许是看画展,或是看舞台剧,通过这些相处把知识传授给孩子,孩子也通过他们的外公,看见不一样的世界,这也意味著,祖辈对孙子不是只有照顾,也包括教导。
在“小社会”里成长
黄荧英抛出问题:“为什么要我们的父母去学一些潮流的东西,来配合我们的孩子?”
她认为,现代家长已经不太注重的道德伦理、待人处事的传统,人生中的一些核心价值,并不会随著时代的转变而有所改变,而这些价值,在隔代教养里就能从祖辈的身上学到。
尤薇妮则认为,隔代教养最大的好处,是提供多一个选择,但若是孩子倾向于跟随祖辈的思法,家长必须接受。“虽然我们常说孩子还那么小,怎么懂得选择,但其实孩子有自行思考的能力,孩子从我们而来,但他们毕竟是个体,他们提出想法后,何不让他们尝试,我们要做的就只是给予最大的信任。”
黄荧英分享:“我的孩子不仅仅是和爷爷奶奶住,还有姑姑、叔叔,表哥表姐,大家都用不同的方式在教育他们,我很感激,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那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他们小时候不经历,将来长大也必须经历,有的方式,我也许不赞成,但我尊重,毕竟他们的本意都是为孩子好。”
别忘记:为父母的责任
隔代教养的生活型态建立久了,许多家长就会忘记“自己才应该是需要对孩子负责的角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长辈只是提供帮助的协助者”。
当他们将自己抽离于责任领域之外,往往会陷入将全部责任,都推到长辈身上的思维。借此提醒这些家长,随时记得,其他人都只是在帮助你,不应对试图帮助你的人过于苛求。
隔代教养是否会导致亲子关系日渐生疏,取决于“父母涉入照护的比重高低”。若父母根本没扮演好应有的角色,使孩子看到他们的机率微乎其微,那么当然会日渐生疏;若是母亲看到孩子的频率较为频繁且固定,比方每天晚上能看到孩子,便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即使无法全日陪伴孩子,父母也仍能透过对孩子关心的问话,来参与无法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时光。如每晚接孩子回家时,别忘记问问孩子:“你今天在爷爷那边有没有乖乖呀?你们今天做了哪些事?”以询问孩子一天生活的方式,让孩子分享不在父母身边所发生的生活点滴。若祖父母与父母是采取共养的方式养育孩子,两代之间合作得越好,亲子疏离的问题越不会产生。
总结:沟通:育儿非家庭战争
隔代教养是否能创造3赢局面?有的人认为和谐就是达致3赢,但很多时候,所谓的3赢只是我们自己所以为,我们觉得一切都很好,但另外两方是否也对现况感到满意?
孩子在父母和祖辈的教养中看见三代人的事物,吸收三代人的想法固然是一种优势,但更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是否已做好准备,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是否做好准备,成为一本能让孩子随时翻阅的书?
隔代教养在这个年代已非常普遍,为人父母者无需害怕,但总归而言,要做怎样的父母,还是由自己决定。选择隔代教养的父母,不要害怕争执、不要抗拒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