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嘴上说著故事,手上的笔却不停,“因为本身是写字画图的人,所以对购买用具所面对的困难感受深刻,于是,便有了开一家文房四宝专卖店的打算。”
离开工作岗位,开了店,闲暇的时间也随著变多了,馀赋文分别在星期四、星期五及星期六开班授课,既是自己兴趣的衍生,也为有兴趣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到访的这天,是星期四上午,10时30分至中午1时的上课时间,弹性却非常大,学生们陆续到来,有的在现场习字练画,有的则把在家中完成的功课带来让老师点评,与同学分享。
学生以安娣为主,她们大部分是个人时间充裕的家庭主妇,碰巧这天还带来了自制的糕点,让班上同学享用。
晚年映朝晖 不惧岁月脚步声
文化街被打造之初,以华人文化的旗帜紧紧维系,有书、有茶,有戏剧、有舞团,曾经,大家都以为这条街会变得很有文化,很有气质。馀赋文直言:“现在这里已成没有文化的文化街,租金贵,艺术又是冷门又孤单的兴趣,很多人即便有意进来,最终也仍是望而却步。”
艺坊里主要售卖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也售卖裱画工具、印章、书法习字簿及其他相关书籍,主要从中国进口。基于馀赋文本身正是这些用品的使用者,因此对工具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却也不得不顾虑本地人的购买力。
“大马华人不到600万,扣除当中有一半不谙中文,剩下一半的1/2是购买能力低落的老人或小孩,剩下的150万里可能都没1%人有画图写字的兴趣,还要分成13个州,所以你说怎么可能不是惨淡经营?”馀赋文在工具的选择上,尽量以质地不错、价格适中、大众化为考量。
兴趣是工作 乐于推广
偶有外国游客经过店面,看见琳琅满目的用具,投以好奇眼光,馀赋文本人或是顾店的安哥都不吝于讲解,帮助更多人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透露,也曾有西班牙、法国学生,及马来同胞向他学习书画,但后来因宗教缘故,对毛笔的制作材料有所避忌,而中断学习。
馀赋文开班12年,向他学习足足11年之久的学生就有好几个,其中不乏70至80岁的老学生。探问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学生,他把原本专注在纸上的眼神稍微转移,缓缓地说:“郑淑真。40多岁,开蛋糕店,2008年因癌症离世。她跟了我好几年,很有天分,一点就明,实在很可惜。”
当了12年的老师,馀赋文接触过许多有故事的学生,许多人年轻时为生活打拼,老年时突然想要充实自己,接触新事物,培养一些让自己获得满足感的兴趣。
当他当著众学生的面说起郑淑真的故事时,大家不紧纷纷表示唏嘘,接著互相提醒即便已是迟暮之年,也还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持续飞扬。
文房四宝渐受青睐
书画班的上课模式注重自发性,没有制定好的纲要,学生们能随心提出自己想尝试的主题,通常是馀赋文画一次,学生们再自行发挥,事后“交功课”让他点评。馀赋文指,无论是书法或是水墨画,皆著重一气呵成,既不起稿,也不事后修饰。
他挑明:“一笔就是一笔,再笔就是败笔。必须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也就是在创作前,就已经安排好整个布局,这是一种审美形式想象的锻炼。”
有天分者学起画画,自然是事半功倍,但只要多加练习,朽木也可成大器。一旁的学生他笑指,拿来交功课的作品虽只有一、两张,但在完成功课的阶段画错的却是多不胜数,丢了很多,固然是浪费时间、浪费纸,但若想画功日渐精进,多加练习是不二法门。
一笔下手定成败
现年45岁的馀赋文自2008年起举办师生作品展,让学生的作品有展示的机会,借此作为推动力。学生以年长者居多,来自各个领域,馀赋文一向打开门户,也真切地认为艺术是一种人人能追求,也人人能都享受其中的活动。
“事实上,现时的风气已比从前盛行,小学里开办书画班,也教水墨画,尤其现在有了卖材料的专门店,更易于推广。”
另一方面,生活水准变高,人自然也更有追求,当物质欲望都能轻易填满时,大家便倾向于寻找方式为心灵增值。恰巧馀赋文的文采轩书画教室设在市中心,交通便利,乐龄人士学画之馀,也广交朋友,让已届夕阳的人生再次充满能量。
一笔一画充实自己
47岁的黄秀云学画一个月,60岁的丈夫萧建发当天是第一天上课,学书法。两人一个作画、一个写字,温馨模样羡煞旁人。
一头银丝的萧建发从事眼镜生意,透露自己小时候没机会学习额外的才艺,现在既然有了机会,自然不做他想。“我和太太没有孩子,时间很自由,平时听音乐、看电影、看书、上网,充实自己,也丰富人生。”
太太黄秀云脸上总是堆满笑意,一贯地乐观开朗积极。通过朋友介绍,找来了画室,接著又把丈夫给拉了进来。第一天上课的萧建发用米字格练习基本笔画,背影看来稳重沉静。黄秀云则表示这让她产生了做回学生,重回学校的岁月,也对家庭主妇有了精神寄托,每个星期都很期待到画室来。
与萧建发夫妻一样,一早就到画室报到的还包括51岁的张昭莉。学画已有2个月的她笑说:“家庭主妇不一定会越来越退步,我们不断地学习新东西,反而一直成长,在性格上也有了正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