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是可提供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对话的服务,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无论是语言处理,翻译或支持文档方面的生产可谓是比人工处理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2023年这颗AI炸弹,对于文字工作领域的职业几乎是带来一面倒的冲击!
随著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的普及,ChatGPT的诞生让文字工作者的未来职业发展肯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资料式的文档,随著自动化写作技术的提升,文字工作可能会被取代,因此文字工作从这一刻开始,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是需要很大的转变及突破,方能与AI合并,闯出一条新旅程。
据悉,美国科技新闻网站CNET已使用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工具写了几十篇文章,而BuzzFeed也已经宣布,它将使用 ChatGPT制造商的技术来生成新形式的内容,在此宣布后,其股票大涨!因此,未来整个媒体工作,包括那些广告、技术写作、新闻和任何涉及内容创作的角色,可能会受到ChatGPT等强烈冲击。
文字工作者及翻译员梁洁莹表示,现今的人工智能已具备对答、整理、撰文、翻译和剪辑等输出功能,尽管尚未完全成熟,但已能局部性取代媒体工作者、翻译员和文案工作者的工作,这的确会对这些领域的工作者造成很多隐忧。
她认为,单一工种的人会很容易被淘汰,因此文字工作者必须在技能上做到专业但多元(宽度)、深化服务(深度),以及增加创意与人性(厚度),才能让自己不被机器取代。
“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的例子,媒体工作的挑选铅字、打字员、手工照排员,甚至是马经版都已经走入历史,无论是媒体工作者、翻译员或文字创作者,抑或过去十年冒起的斜杠一族或任何一个行业也好,如果周身刀但冇张利、或者只有经验和技能,而无法做到深度及厚度,那必然还是会被取代和淘汰的。”
她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指出,无论如何,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比如说调查式报道,因这当中需要长时间的搜证、整理、调查、审查等工序,而且还需要新闻敏锐度、法律知识等跨领域的知识,而这是AI所不能取代的工作, 毕竟这涉及创意、独特性与跨领域技能。
“而现在,人工智能反倒能帮助调查式报道的采访进度,尤其是在整理个案和补给资料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更省时省事的效率,这是AI所带给文字工作者的其一好消息。”
文字工作者接下来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AI技能和知识,以适应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梁洁莹指出,对她而言,危机和转机是并存的,“我个人对AI时代是担心但却又期待的,所以时刻提醒自己要与时并进,也努力优化自己的实力。”
她表示,在人工智能日趋成熟的时代,翻译和文案工作会变得更省时,但也会变得模板化,“所以我相信如果有关人员富有创意且专业就能在这方面更优胜,这在尤其在本土化(localized)至为关键。比如大马的混杂语言、民间习俗或约定俗成的名称、乡音等这些特点都非人工智能所能完全取代的,简单的好像中国使用的菜市场和大马使用的巴刹,就是一例。”
马来西亚智库国际战略机构高级顾问及资深媒体工作者陈贞团则认为,AI人工智能目前所展现的高效率及高结构性的水平,很大程度会对经常“犯错”的媒体工作者会带来冲击,因为相对AI的出错率更低,会让更多人接受及倾向相信AI的资讯。
“而随著AI发展,未来在文字工作上的人员需求将会越来越少,比如本来10个人的工作量,可能就可以减少到3个人,因AI可以24小时无需请假高效完成文字任务,相对于人本身会疲累及情绪,将会降低这方面的优势。”
他说,若文字工作者的学习速度比不上AI进化的程度,不符合实际的需求,那就会被淘汰。因此现在文字工作者必须尽快自我加强及提升,同时让自己的能力可与AI区别, “很多企业或商家并不会对文字内涵或表现有太大的要求,因此文字作品现更应著重于独特性及自创性,而不再是机器所能呈现的作品。”
未来真正来自人类文字写出来共情作品,将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及青睐,当资讯过多,工厂流水线的机器作品将会变得泛滥,届时很多人更需要具有内涵,情感及来自人的故事,这将会是未来趋势。
“在AI时代,媒体工作者建立自主特色的渠道,因为南洋地区华人本土化,是以美国和中国文化为全球指标的AI时代,暂时还无法涉及的领域,例如北马常用的‘万山’,是AI不懂的一个词汇。”
陈贞团指出,人类所具有创新的思维及独特创意,是未来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经验的累积也是AI暂时不能拼比的,因AI并
不会懂得人类的人生体验及情感,因此身为文字工作者,多应用自创性及独特丰富,以更丰富情感的呈现作品,将可以让你与AI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