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黄钜安如常到护士台的访客簿上登记名字,一边迅速浏览病房的情况。只见一个病人独自坐在床边上,从目测来看,大约六十几岁吧。

他上前自我介绍,并询问对方是否同意跟他说话聊天。男病人点头答应,边指著包扎著纱布的颈部,表示无法开口说话,拿起床边的纸笔,写下短短一行中文字:“ 食道癌。不能说话。我写,你说。Ok?”

黄钜安是“慈悲关怀服务会”(Kasih Hospice Care Society)的资深志工,也是该组织的理事之一。该组织拥有逾80位活跃志工,他们每逢周末会到分别6家医院,陪伴和聆听重患病者。

他问那位食道癌病患,“立先生(化名),你有孩子么?”

立先生拿起纸笔写下回应,抬起头来时,只见泪水从脸颊滑落。纸上写著:“我有个儿子,他是我最亲的人。”

黄钜安问,“他有来看你么?”他写:  “他现在在纽西兰念书,不知道我患上癌症......他快要毕业,明年就会回来。”脸上虽充满泪水,却仍带著一丝微笑。

作为资深受训的安宁缓和疗护志工,黄钜安没忘记职责,正想要如何向立先生表达处理善终是减少遗憾一事。死亡毕竟还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大禁忌,待他鼓起勇气,终于支支吾吾地问出口后,只见立先生写下:

“我已经为我儿子录下一段影片。我希望我会好起来,永远也不需要将这段影片交给他。”



“慈悲关怀服务会”成立于2005年,专门免费为住院及居家的罹患重疾病人(如癌症、器官衰竭等),提供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服务,如医药、心理、社会及精神支援等。除了协助病人处理和控制疼痛恶心症状之外,还会借出医疗器材设备如制氧机、轮椅等,教导病人和家属等照顾者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及在病人离世以后提供悲伤情绪辅导。


聆听,是恢复病人自主的重要一步。对于病人自主的尊重,要如何逐渐落实到日常医疗护理,也是每位照顾者需要学习的一课。图片左起为素妮塔、依扎、Tay以及洛萨娜。(摄影/张溦紟 )
聆听,是恢复病人自主的重要一步。对于病人自主的尊重,要如何逐渐落实到日常医疗护理,也是每位照顾者需要学习的一课。图片左起为素妮塔、依扎、Tay以及洛萨娜。(摄影/张溦紟 )

尊重病人自主从聆听开始

萧紫萍医生(Dr Siow Chih Peng )说,“没有人愿意聆听他们说话”,一语道出病人的窘境。

重患病人接受治疗时,因身心衰弱需要家人照顾,甚至代理许多日常大小事务和医疗决策。可是,由于整个医疗过程涉及病人的身体和性命,照顾者顾前顾后,总不免处在一团慌乱之中,而逐渐忘了自主性对病人的重要性,或者说不放心病人自行决定。

有次,萧紫萍医生在士拉央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和一个男病人聊天时,问起对方对于护士到家里探望这种安宁疗护,是否真的有帮助。

已步入中年的男病人忽然沉默,然后缓缓地说,“你知道么,过去四十年来,我虽然是一个成人,但是我说话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愿意真正聆听。我的意思是真正的聆听。护士来我家探访时,耐心地听我说,内心的想法......”说毕,泪水在眼眶打滚。

他刚刚退休不久,准备和太太安享晚年,却赫然发现自己身患重病。单单是治疗过程,就耗去了他大部分的退休金。他还有一个在台湾念书的孩子,好几次跟萧紫萍医生聊起近况时,他从来都不提“死亡”二字。

他说,生患重病的过程,让他感觉自己像个“三等公民”般,每天就是等吃、等睡,唯独把“等死”二字,硬生生从嘴边吞回肚里,空气中只留下一个有待填补的空格。虽然,大家心里明白那是什么一回事。

他还是希望自己能赶快痊愈起来,重新投入工作,能多挣点钱留给太太用。

聆听,是恢复病人自主的重要一步。对于病人自主的尊重,要如何逐渐落实到日常医疗护理,也是每位照顾者需要学习的一课。

“没有愿意聆听他们说话”是病人难以诉说的窘境。
“没有愿意聆听他们说话”是病人难以诉说的窘境。

在日常护理落实病人自主理念

家里若有行动不便的病人或长辈,如何从床上扶移他们到轮椅,上下车,以及其他居家个人卫生照护,如床上沐浴,都成了照顾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安宁疗护护士素妮塔(Sunita),以及Tay一边示范如何搬移病人,一边混用三语悉心解说。她们说的不只是技能本身,还包括如何让病人参与其中的自主问题。

譬如,无论采取任何行动以前,照顾者需不断向病人解说下一步的动作及原因,让病人理解整个过程。否则,病人只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凡事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自主。若要从病床上搬移病人,我们必须确认病人的四肢灵活程度和认知功能。无论病人的身体再如何虚弱,总是尽可能找出对方也能帮忙使力的部分,让即使是身患重病的病人也可以参与其中。

病人在整个医疗体系当中处于弱势,这种情况并非纯粹来自病人生理机能的变化,还包括我们在治疗和照顾位置的权力不平等,以及我们对待病人的意识和方式有所不同。

素妮塔以床上沐浴为例,它看似是非常日常繁琐的照顾,但是双方可以将其视作是两夫妻唯一独处的时间。两人可以在没有任何外在干扰的情况下随性交谈。她们曾经看过两夫妻因此而重新建立情感,改善彼此的关系。

无论采取任何行动以前,照顾者需不断向病人解说下一步的动作及原因,让病人理解整个过程。否则,病人只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凡事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自主。
无论采取任何行动以前,照顾者需不断向病人解说下一步的动作及原因,让病人理解整个过程。否则,病人只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凡事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自主。

照顾者也需要休息

当然,这样的例子不算常见。照顾者能够在繁琐累人的照顾工作中,还能心绪沉著地面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的,病人长期需要依赖家人照顾,也容易变得自尊感低落,感觉愧疚自卑,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安宁护士们都能理解,照顾者经过漫长的日常照顾,耗去大量体力精神,病人的病情时好时坏,两人容易逐渐陷入消极状态而互相怨恨。同时在旁接受访问的另一名安宁护理护士,洛萨娜(Rosana)说,“有时候我们去到病人家时,发现两夫妻正在冷战中。问个究竟后,照顾者才抱怨说,她睡眠不足,非常疲倦。”

这也凸显出我们要如何兼顾照顾者的情绪和需要,也是健全医疗护理必要的部分。我们经常讨论和关注病人,却忽略了照顾者的存在。

“慈悲关怀服务会”的安宁疗护医生瓦妮塔(Vanitha),在“照顾者工作坊”中提到,当照顾者在旁照顾病人时,周围的人都不太会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一直到这个病人没有亲人或佣人在旁伺候时,大家才会忽然意识到照顾者的重要性。

洛萨娜过去在医院服务长达十二年,之后还在护士学院当了五年的指导员。她重申,“慈悲关怀服务会”每年坚持主办“照顾者工作坊”,是因为这样的工作坊很重要,能够帮助照顾者避免陷入精疲力尽的窘境。尽管“慈悲关怀服务会”以临终关怀和安宁疗护为主,但是关注照顾者的状态也同样重要,也是安宁疗护应该关注的一部分。

她说,“我们经常碰到照顾者精疲力尽的案例。病人虽然有几个孩子,还有亲人家属,但是照顾工作往往只落在一个人的身上。”单独照顾者陷入家庭以及情绪支援不足的两难。很多时候单独照顾者自愿或被迫无私地自我奉献付出,全心全意照顾病人,而完全失去自我,对洛萨娜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照顾状态。

她说,“我们不要照顾者感觉愧疚,也不要他们精疲力尽。我们希望他们可以照顾病人,知道如何照顾,为什么要这样照顾,而且感觉这是一件令他自己感觉安心和安慰的事情。”

“我们也不要他太过专注照顾病人,以至于完全放弃原来的生活。有的照顾者在照顾病人之后,就完全失去了朋友。所以,关注照顾者,跟照顾病人是一样重要的。”

照顾者自愿或被迫无私地自我奉献付出,全心全意照顾病人,而完全失去自我,也不是一个理想的照顾状态。
照顾者自愿或被迫无私地自我奉献付出,全心全意照顾病人,而完全失去自我,也不是一个理想的照顾状态。

家庭问题让病人照护更棘手

更大的挑战在于,安宁疗护护士很多时候还得协助病人处理很多家里的社会问题。

有时候,安宁疗护护士去探班时,会发现问题不在病人身上,而是家庭成员意见不同,譬如要不要进院、要在哪里临终等,都不是病人本身的决定而由此感到痛苦。

所以,安宁疗护护士每次在第一次家访,都需先了解病人的家庭背景和现况,然后画出家庭结构图,包括谁负责照顾他们,来进一步思考如何给病人和家属更适切的建议。

此外,她们也曾遇过一个父亲被孩子遗弃多年的案例。当女儿知道父亲患上癌症,就把父亲接回家照顾,当其他兄弟得知父亲握有数目可观的土著信托基金,就以姐姐不适合照顾父亲为由,把父亲接走转送医院。

待孩子们把父亲的遗产转移后,就在女儿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父亲送进疗养院,直至父亲过世。

不过,安宁疗护护士们强调,她们也曾经见证过一些家庭,如何因为家人患病,而重新将破碎的家庭重整的案例。

Kasih Hospice Care Society
电话: (603) 7865 6522
地址: No. 16, Jalan SS 3/29, 473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电邮:manager@kasihfoundation.org
网址:www.kasihfoundation.org

 

【专题】
上篇:安宁疗护护士难求 体制应同等重视安宁专业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上海女子赴瑞士安乐死 父亲:不接受也要接受 年轻人定要爱惜生命

阅读全文
张玲遭禁锢在村屋内。

5旬汉囚禁施暴女大生5年 妻女助兽夫“追生儿子”

阅读全文
消拯员积极朝阿丽娜广场礼堂顶棚灌水。(图由消拯局提供)

租用市议会礼堂庆生 宾客玩烟花玩出火

阅读全文

在信徒前示范“飞行神迹”  祭司下秒一路滚下山崖亡

阅读全文

李强感动安华访华

阅读全文

美国总统选举前夕 多州严防选后暴力事件

阅读全文
“老街导览”参与者以脚踏车代步,一边漫游峇株老街,一边仔细聆听老街历史。

【峇株老街新生命-下】建筑划为“遗产区” 致力保留老街原貌

系列专题

峇株老街新生命(下篇)峇株老街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峇株人,如今峇株人在“汲取”的同时也不忘“反馈”,各界皆用不同方式一同努...

阅读全文
年轻业者入驻峇株巴辖老街一带,会否改善当地店屋空置率高的问题?

【峇株老街新生命-中】年轻人激活老街 老商家乐见其成

系列专题

峇株老街新生命(中篇)随著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流峇株巴辖老街区创业,历经岁月洗礼一度走向沉寂的老街如今仿佛重现生机,令当...

阅读全文

【峇株老街新生命-上】租金低有韵味 年轻人老街筑梦

系列专题

峇株老街新生命(上篇)老街,见证了一座城镇的兴起,也见证了时代改变,峇株巴辖市中心老街百余年来看著人来人往,一间间店面相...

阅读全文

【80后怀旧与反思-下】寻找生活平衡点 安稳不忘追求梦想

系列专题

80后怀旧与反思(下篇)80后曾被形容为草莓族,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却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不善于团队合作,主动性及...

阅读全文
(示意图)

【80后怀旧与反思-上】正值壮年打拼 梦想与现实找平衡

系列专题

80后怀旧与反思(上篇)80后泛指1980年至1989年的一代,目前都已是28岁至37岁的青年。90后勇于往梦想前进,7...

阅读全文
彼咯新村的老人经常聚集在篮球场内打发时间。

【留守系列-下】年轻人往外迁 留守老人需关爱

系列专题

留守系列(下篇)新村年轻人往大城市发展,许多年迈父母因无法适应大城市生活,选择独自在老家生活,或是两夫妻相依为命。位于柔...

阅读全文
《头巾文选》编辑阿扎莉亚留日四年,在族群和语言相对单一均质的社会中,头戴头巾的她经常要忍受旁人的目光,曾经最令她难受的是,学期刚开始时没有任何同学愿意与她同座。

【专题】你为什么(不)戴头巾? - -22女性与头巾的经验书写

系列专题

戴上它;拿掉它;你是否受到压迫?难道你不懂这是必需戴上的?你是恐怖分子么?这是最新的潮流吗?戴著它会很热么?你为什么不戴...

阅读全文
居住在托管中心内的孩子都会自动自发做功课。(摄影:刘维杰)

【留守系列-中】“每天都想念”孩子期盼父母陪伴

系列专题

留守系列(中篇)居住在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为了生活而往大城市发展。有些因工作关系及生活费等因素,选择将孩子交由住在乡下的父...

阅读全文
住在托管中心内的小朋友,每天都要自己折被收拾床铺。(摄影:刘维杰)

【留守系列-上】父母越堤工作 留守孩子送托管

系列专题

留守系列(上篇)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每天埋头工作,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我们将生活奉献给工作。许多人因忙碌而对成长中的...

阅读全文
吴佳伦(左)和陈燕鸣(右)将身后的流动咖啡车开进古来大街的店内,经营咖啡馆,不再流动性卖咖啡。

【小夫妻创业】边驻唱边卖咖啡 音乐眷侣家乡筑梦

系列专题

小夫妻创业系列完结篇一句“我想要开一间咖啡馆”,一对年轻夫妇从一台流动咖啡车开始,开著车到处贩卖意式咖啡,去年底开始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