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社会,人人都提倡环保,民众开始自动自发把家里不要的旧物或可再循环物品拿到资源回收中心。但你是否知道,一包尚未分类的再循环物品,依然是没有价值的垃圾,将垃圾好好分类,垃圾才会变黄金。在漫长的环保路途中,教育民众成为重要的一环。
有别于一般的非盈利资源回收中心,由佛教慈善团体“慈济”义务免费经营的环保教育站,志工将会教导前来的民众,根据旧物或再循环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而不是放下一大包“垃圾”后就拍拍屁股离开。
斯里尼蒙环保教育站总站长萧益光向《东方日报》表示,慈济所管理的资源回收中心具备3项功能,即鼓励志工从事环保工作、倡导环保教育及环保分类过程的重要性。
“并非每样物品都可以回收,环保教育将教会我们什么物品可以再循环使用。”
他说,环保教育站设有自行分类区,将会清楚列明各种回收物的种类,让民众可以依照可再循环物的类别,放入特定的回收容器内。不在分类区的物品,则是不能在再循环使用的垃圾。
他指出,慈济的回收物包括电子废物、PET塑胶容器、铝罐、旧报纸、旧衣物、塑料袋、铁罐、纸皮、光碟、不透明塑胶容器、利乐包(包装饮料盒)、书本及杂志。
“如果没有分类的东西,就算里面有可再循环物品,它依然被视为无用的垃圾。”
他说,民众主动拿可再循环物过来,证明他们有心做环保,只是有些人不懂得分类,有的则不知道一些东西是不能回收。
他表示,一些人会混淆可再循环物品的类别,环保教育站的志工将教导他们如何分类,下次再来的时候就懂得自己分类,这也间接提高他们的环保知识。
放幸福区等有缘人
他也说,慈济在槟城有4个资源回收站,分别是跑马园环保教育站、斯里尼蒙环保教育站、慈济静思堂及静思书轩后方。
若公司或工厂要捐出大量的回收物,也可以联络他们去回收。
他说,斯里尼蒙环保教育站每月平均收集10公吨的可再循环物品,跑马园环保教育站的数量约是13至15公吨。每逢12月至1月接近新年期间,环保教育站所收到的再循环物品是平常的3倍。
他表示,每当收到民众捐出一些较昂贵或状态良好,但又无法回收的物品,志工都会放在幸福区,跟有需要的人结缘,任何人都可以带走。
会员制服用塑料瓶制成
佛教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分会公关邱武龙表示,槟州慈济成立资源回收中心的主要目的是教育民众环保,因此取名为环保教育站。
他说,慈济的会员们将以身作则,用餐时会自备环保餐具,身上穿的制服及鞋袜都是由塑料瓶经过处理后制成,当作为环保出一份力。
“我们会到一些大学或大专灌输学生正确的环保知识,教导他们如何分类再循环物品。”
他指出,在跑马园环保教育站的电脑回收区,会有志工维修民众所捐的旧电脑,或重新组装可使用的零件,将修好的电脑送给贫穷家庭的孩子或一些贫穷国家。
另一方面,慈济环保干事许荣光表示,每个月一次到各组屋及公寓的环保点,收集可再循环物品,通常是在周日晚上,管理层会安排一个空间,以让他们能在现场进行分类。
“当初是挨家挨户去收集可再循环物品,后来慈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法师认为,应该教育民众自动自发响应环保,之后我们就在特定的地点进行回收。”
他说,刚开始民众反应冷淡,大约半年的时间,一些居民发现慈济已经没有上门回收后,就主动把东西拿下来交给他们。
非所有塑料品可循环
除了自行分类区,慈济环保教育站也会展示不能回收的物品,让民众一目了然,以后就不会再带无法再循环使用的“垃圾”过来。
萧益光指出,很多人不知道米袋、塑料鸡蛋托、塑料打包容器、干粮及零食包装纸不能回收,虽然皆由塑料制成,有些还标签可再循环使用,但基于回收商拒收这类物品,资源回收中心唯有配合他们。
他讲解,塑料分为很多种类,在台湾单单是塑料袋就分成7种。回收物品经过处理后成为原料,再制成塑料袋,使用各种不同回收塑料制成的塑料袋品质较劣。
“一般上回收商只接受具有伸缩性的塑料袋,回收后可制成同样质料的塑胶袋,较硬的米袋则会拒收。”
他说,一片光碟分成3个步骤,将塑料套或袋、光盘及歌词本分开。卡带或录影带则须把螺丝及塑料外壳拆开,而磁带则是无法再循环使用的垃圾。
此外,有20%良好情况的衣物都能回收,回收商将当作二手衣售卖到夜市或第三世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