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带家人到柔南迪沙鲁(Desaru)海滩度假,那时候小朋友已经上小学,得知那一片是南中国海不禁惊呼:“都快到新加坡了,南中国海那么大?”笔者一想对呀,南中国海可真无远弗届。后来,查找泰南穆斯林分离运动资料,发现一张所谓“北大年王国”地图,在暹罗湾(Gulf of Siam)、南中国海之间划出Pattani Sea(北大年海)。
问题是真有北大年海这个海域吗?说破了,不外为了宣传这些和那些政治目的,就如最近伊党国会议员建议以“马来海”(Laut Melayu)宣示主权,重新命名马来西亚海域边界的部分南中国海,避免其现有名称引起混淆云云。不同的是,除了自绘的北大年版图,北大年海不曾出现在任何地图上,而马来海倒曾在历史地图中留名。
关键在,历史地图中的“马来海”范围有多大。首次提到Sea of Malayu(马来之海)的记载,出现在大约公元1000年的一份阿拉伯文献中,一位专注阿拉伯航海史的英国研究者Gerald Tibbetts,在《阿拉伯文献研究里的东南亚资料》收录了Sea of Malayu,提到旅行者“到达马来之海时,已经接近中国区域”。多年来,Tibbetts之说受到众多学人引述,提出“马来海”之议者多亦转述此论据。
根据Tibbetts,“马来海”似乎在越南外海不远。1613年,马六甲一位欧亚混血的编年史家及制图师Manuel Godinho de Eredia,也使用了Sea of Malayu这一术语。不过,Eredia将“马来之海”识别为Ujontana大陆(即马来半岛)和Golden Chersonese(这里指苏门答腊)之间陆地包围的海域。Eredia更重视陆地而非水域,因此他认为“马来之海”仅仅是指马六甲海峡。
在使用不同语文记述的文献或地图,“马来”除了Malay,有时亦写成Melayu、Malayu,Malaye甚至Malayo、Malaio都有。菲律宾出生的历史学者Leonard Y. Andaya认为, “马来之海”是一个比Eredia所提出的范围更大的统一体。“对接近中国区域的马来之海,广义指称代表了一个广泛的海域,被视为从印度延伸至越南的一片海洋。”
关于马来海记述的文献和书籍不多,1963年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世界年鉴与事实手册)对马来海的注解叫人大开眼界,“马来海:包括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水域,面积为3,114,056平方英里,平均深度为3,976英尺,位于印度洋、中国大陆以南及印尼群岛周围。”
而马来海范围被指包括以下海域:苏禄海(Sulu)、苏拉威西海(Celebes)、摩鹿加海(Molucca)、Halmahera海、Ceram海、Banda海 、Aratura海(应为Arafura)、帝汶海(Timor)、Flores 海、 峇厘海、爪哇海、Savu海和南中国海;还包括以下海湾:暹罗湾、Tomini湾、Boni湾,以及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望加锡海峡(Makassar)等。
另一本2009年Pearson General Knowledge Manual(《培生通识手册》),收录17条全球主要航道表,马来海面积至大,南中国海第二,加勒比海(Caribbean)第三。不过,在表下面注明:马来海虽然面积最大,但并未获得国际承认。
如此看来,所谓“马来海”范围,可以小至专指“马六甲海峡”,也可以大到涵括印度洋、印尼群岛海域至越南外海这一大片海域? 兴许,1821年一张“中国海与东印度群岛新图”可以给出答案。
18至19世纪英国著名数学家、海洋测量师、海图制作者John William Norie,绘制这张地图包括巽他群岛(Sunda)、摩鹿加群岛(今称Maluku)和菲律宾群岛,展示了通往广州以及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各种海峡与航道。或许民族主义者至兴奋是,Norie把马来半岛与沙巴、砂拉越之间的海域称作Malayan Sea(马来之海),这也使主张“马来海”之议者更是振振有词。
也有些一知半解的狂热网民,对200年前“马来海已取代南中国海”大感雀跃,殊不知同一张地图Malayan Sea之上仍旧标志“中国海”(China Sea),那是20世纪以前西方海图制作者对南中国海的称谓。更何况,地图上不是标明了The China Sea and East India Archipelago(中国海与东印度群岛)?
然而,西方海图制作者似乎主要就这一张标志Malayan Sea的地图,兴许如此民族主义者有意无意忽略其他没有标志马来海的西方海图?如果说,20世纪以前,海域的命名纯属虚名并不为过,因为这些地图并未划清楚海域的界线。直至1921年成立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海域的名称和边界始被统一。1928年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发布了全球海域的名称和边界,列为第45区的整个海域被命名南中国海,从此海图再也没出现“中国海”或“马来海”。
根据这张国际海图,整个南中国海范围很广,东边从台湾南部以下,并沿著菲律宾吕宋岛西岸,一直南下经过沙巴、砂拉越西岸,至印尼邦加/勿里洞(Bangka/Belitung)岛屿群方止;西边则从中国福建沿岸、经越南海岸、然后与暹罗湾交汇、再沿著马来半岛东岸南下,经过新加坡至印尼邦加/勿里洞岛屿群方止。
由于南中国海的主权纷争不断,2011年菲律宾把西海岸的南中国海海域命名为西菲律宾海(West Philippine Sea),越南也基于地理位置将越南外海称为东海(East Sea)或越南文里的Biển Đong。此前,印尼1980年代即努力要把南中国海改称Laut Natuna,2017年印尼更把南中国海其专属经济区北部改为Laut Natuna Utara,与越南南中国海专属经济区南部接壤。1982年联合国确立了专属经济区(EEZ)概念,一国领海向外延伸200海里范围内,所有资源管辖权便归该沿海国家。
当然我们可以向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申请,把东西马之间的海域命名“马来海”或“马来西亚海”,然而别说中国了,其他国家如印尼、越南、文莱、菲律宾会同意吗?但提出马来海的伊党国会议员,至少也提出一个可取的替代建议,如果不是马来海也可命名“东南亚海”(Laut Asia Tenggara),或许如此一来可以得到其馀东南亚国家支持?
类似马来海之议,似乎相隔数年就出现一次,上一回2018年有巫统国会议员建议把南中国海命名Laut Melayu Utara(北马来海),说完了若是只求一个虚名有何意义,不如专心搞好我们海域的专属经济区。至关键,即便南中国海改名马来海或北马来海,并不意味即属于我们的领海,就如马六甲海峡是与印尼苏门答腊共享,柔佛海峡也是与新加坡共享,不是因为叫马六甲海峡或柔佛海峡,这一片海域就完全属于你的领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