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有些鸡饭不是海南鸡饭,这是常识。“不是所有鸡饭都是海南鸡饭”只是个比喻,比喻许多人在思维上缺乏辨别能力,对一切鸡饭和海南鸡饭无差别看待,说的人不区别,听的人也不辨别。
2011年教育部推出小学标准课程,大家开始注意高思维,也开始一蜂窝误解高思维,许多人随意挑出一道稍微难的数学题、IQ题,就说里头有高思维,解了题就等于学了高思维。有的则展示一些众乐乐的玩意或魔术,就戴上了高思维的高帽子。这些都是单凭所有鸡饭里都有鸡肉就把它们都叫做海南鸡饭的例子。
21世纪了,听说学习方法也要和以往不同,其中一种就叫自主学习。真奇怪,难道21世纪之前自主学习就不是该有的学习方法吗?既然自主学习托21世纪之福被青睐了,结果大家就瞎哄起来,一片泛滥、大搞形式,只要让孩子自己看书、做功课,不干预,就都权当自主学习了,就如不考试就等于改革了教育一样,搞得各种教育方法听起来都不容易,做起来却随意。
太多类同的情况,无妨再举几例,让你看见其普遍性:凡是能让孩子稍多提问、稍有不同想法的,就说自己在教导思考!凡是能让孩子组装零件的,就说自己在教导科学;凡是能让孩子站出来说几句的,就说自己在教导孩子表达!凡是能让孩子摇晃身体弹琴的,就说自己在进行音乐教育!凡是能让孩子轻易写足五百个字的,就说自己在教写文章!凡是让孩子到户外玩乐、露营的,就说自己在推行自然教育!…
这一切都因一般人对教育缺乏辨别能力,把所有鸡饭都叫做海南鸡饭。因缺乏辨别能力而无法看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我们就会退而认表面特征。既然无法看出海南鸡饭的特征,认是不是鸡饭就容易得多,不是吗?说某一道稍微难的数学题、IQ题有高思维,失准的机会很小;说敢提问、能说话的学生有主见,也大概错不了的;让孩子玩玩益智游戏就说是在培养孩子创意思维,不可能全错吧?
就因为说得含糊不具体,加上忙工作的父母缺乏教育领域的辨别能力,只要没有显著的坏处,孩子没被骂、没被罚,又学得开心,那么父母自然乐得相信、乐得追随、乐得消费!
难怪海南鸡饭式的教育产品那么好卖!
父母若想提升孩子受教育的素质,就需加强自己的辨别能力,毕竟父母能想得多好左右了孩子学什么、用什么学和向谁学。要能如此,首先必须有意愿花心思辨别,再来是要有辨别的好标准。比如,买玩具给孩子的时候要有心物色好的玩具,而不是随便挑一个塞给孩子了事。但任谁都会自认是用心买好玩具给孩子的父母,问题在于心中依旧模糊一片,不知好的标准在哪里,就如想要有创意的人不知道创意长什么样子一样,结果还是用所有鸡饭都是海南鸡饭的方式,凡冠上教育或益智名堂的玩具都被看做好,然后重点就是舍得花钱买下就行了!
用在给孩子选择老师一事上,则要求父母懂得分辨为人师者的差别,这仍然离不开父母的慎思和深思。如果你眼中的老师都一样,就会漏掉好的老师,就如若橱窗中的衣服在你眼中看起来都一样,自然选不出真正适合你的好衣服。父母如果只愿著重孩子的考试,评价老师的标准自然也只能在懂不懂得教这一点。老师的言谈、作风、胸怀和教育观点难道不必考量?当这些都不算,老师在许多父母的眼里就只能是清一色的海南鸡饭。外面未必没有好老师,但他们会不会来到你孩子身边并且留下,需要看你有没有有眼识泰山的能耐。
从本文各例大家不难看见,当父母缺乏深刻的辨别能力,在为孩子物色教育产品、活动和老师等时不能如买车购屋那样愿意问得仔细、了解得透彻、捉得牢紧,就可能给不了孩子一碟名副其实的海南鸡饭,虽然心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