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允许童婚?伊斯兰是不是禁止非穆斯林喝酒?伊斯兰反同性恋吗?伊斯兰教徒不能祝别人圣诞快乐?
以上的许多疑问,想必是许多大马华人心中对伊斯兰和伊斯兰教徒的疑问。基于大马各族普遍上虽能维持表面和谐但彼此却缺少实质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相信不少华人对伊斯兰教都会有相对负面的刻板印象,甚至认为伊斯兰教就是保守的印象。所以每当发生一些因伊斯兰课题而导致的社会新闻时,这促使许多华人逐渐对“伊斯兰”注入了许多负面标签。
由宗教师万吉所著,林建荣翻译,并由极力推广本土书籍的大将出版社所出版的这本书,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回答本文一开始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为伊斯兰论述注入了多元的诠释,并撬动关于“伊斯兰=保守”的刻板印象,为伊斯兰身上的许多负面标签去魅。
本书是收录了万吉从2018年9月到2019年8月刊登在《东方日报》的专栏文章,总共有38篇,所讨论的议题涵盖范围极广,从童婚、同性恋、殴打妻子、论酒、论死刑、反歧视、论猪、一夫多妻制等议题皆有涉猎,几乎包含了大马社会关于伊斯兰课题的新闻,可说是一部关于伊斯兰议题的简易版百科全书。
毕业于埃及Al-Azhar大学,在马来西亚吉兰丹大学完成硕士学位,目前是博士候选人,身为宗教师的万吉的宗教造诣毋庸置疑,他擅长阿拉伯文,又能够引经据典。他能够利用自身对于伊斯兰知识的背景对这些课题进行伊斯兰经文的不同解读,并梳理伊斯兰典故的辩论,介绍不同的学派的诠释,让读者自行决定哪一种版本,在伊斯兰的舆论论争当中注入了多元的因素。
身为前同事并与他共事过的时评人林宏祥认为,万吉的一个专长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讨论这些议题,他能把冗长无聊的争辩梳理成简单易懂的说法,并且还能够切中要害地阐述伊斯兰的观点,笔者对此深表赞同。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面对的是伊斯兰的宗教观点和论述,但万吉的阐释功底和化繁为简的文字能力让对伊斯兰完全没有任何了解的读者能够自在、清楚地阅读并吸收当中的资讯,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林建荣的翻译能力。
区分“伊斯兰”和“对伊斯兰的诠释”
在书中,万吉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看待伊斯兰议题的方式,亦即要区分“伊斯兰”和“对伊斯兰的诠释”,并讲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伊斯兰的本质是来自上苍的启示,主要以《可兰经》和《圣训》为主要依归;而“对伊斯兰的诠释”就离不开诠释者依据自身的思维和生活经验来对伊斯兰进行诠释,里头混杂了许多诠释者本身的主观情绪和政治考量等。
这一个分析工具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很多关于伊斯兰的论断和观点归类成是“诠释者”的问题,而不是“伊斯兰”的本质,把“伊斯兰”和“诠释者”进行切割。
这个切割一来能够保有伊斯兰本质的本真至善精神,而不必让人去质疑伊斯兰纯粹的至善精神的本体论质疑;二来就把一切因伊斯兰议题而产生的论断和辩论甚至负面形象都归因于“诠释者”本身的问题;
三来也拓展了“对伊斯兰诠释”的不同论述空间,亦即既然对伊斯兰的诠释主要禁锢于诠释者对《圣经》和《可兰经》的主观性论述,那么每个诠释者对伊斯兰经典的论述都不会是至高无上且正确无误的,就算是占据主流论述的诠释也不例外,并且也容许不同诠释者对经典的非主流诠释,而这些多元诠释将有助于让人认识关于伊斯兰经文不同的解读面向,而撬动关于“伊斯兰就是保守”的单向度形象。
以这个区分为分析工具,万吉开始展开他对伊斯兰的多元诠释。在他的诠释和梳理下,每一个社会议题在伊斯兰的视角来看都会有立场和程度不一的多元诠释。在他的立场来看,他认为女同性恋不应该受罚、更没有必要必须公开受鞭刑;他也认为伊斯兰并没有鼓励童婚,反而认为政府制定18岁为结婚的最低年龄不但没违反伊斯兰教义,还合情合理。
此外,他也批判宗教局检举没有遵守伊斯兰教义、且伊斯兰教徒不能禁止非穆斯林喝酒、没有明确伊斯兰禁令禁止祝贺圣诞节等。透过万吉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伊斯兰是一个多元、进步、包容性极强的宗教。在他的诠释下,伊斯兰变得和蔼可亲、包容且尊重多元、并倡导科学和公平的宗教,与保守、狭隘、打压异议且排他性强的形象相去甚远。
以对话和沟通来化解不同群体的隔阂
除此之外,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万吉本身所秉持的一个原则-以对话和沟通为桥梁,来化解不同群体的隔阂和误解。
书中的一个章节<我国伊斯兰为何倾向保守>中,万吉针对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实践更偏向于狭隘诠释提出他自身的观察。他认为,马来西亚的马来穆斯林一般上都在穆斯林人口居多数的国家接受伊斯兰教育,因此他们很少和非穆斯林交流和沟通。
而这些国家就算是穆斯林居多,但都会因为教派不同而互相残杀。而到这些国家深造的马来穆斯林心理上就会受到影响,返回我国后,他们的社交圈子也有所局限,因此当他们与不同宗教社群和群体沟通时就会感到不自在,多少都会对非穆斯林存有偏见。因此,一个人的宗教行为和思维难免深受他所受教育的地点和背景影响。
看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思考我们本身身为华裔与不同群体交流沟通的经历。身为华裔,大多数人从小是受华小教育,而到了中学除了上国民中学的一部分华裔,其馀的都会去独中或国民型学校,即华裔占多数的学校。到了大学,就算有机会接触到非华裔群体,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融入自身族群的圈子。
因此,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出来工作,接触非华裔圈子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就算有机会接触非华裔圈子,基本上也只是表面上维持和谐关系,而没有深入沟通到能够探讨族群、宗教等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华裔难免对非华裔的思维和印象都会形成刻板印象,因为缺乏真实的接触或深入的沟通。
有鉴于此,2018年后大同工作室相应而生,其中的主要人物就是林宏祥和万吉,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在本地多元社会构筑起桥梁,并以对话取代对抗。他们希望透过对话能够让穆斯林看到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非穆斯林也不能只看到铁板一块的穆斯林。
而万吉,是本地宗教师中少数有能力也有意愿向非穆斯林阐述伊斯兰观点的人,并以对话尝试在本地多元社会构筑起沟通的桥梁。他也为此开办了“认识伊斯兰教、了解穆斯林”的公开课程,主要针对群体是非穆斯林如华裔。而令人难能可贵的是,在课堂上,他坦然面对伊斯兰历史中的血腥篇章和宗教黑暗面,他认为对宗教的自信,应该建立在诚实对待事实的基础之上。
本书,其实也是在以上脉络和动机的基础上相应而生的产物。原本万吉就在自身博客和其他媒体以马来文书写以伊斯兰相关的议题,万吉当时书写的受众主要为巫裔的穆斯林群体。而为了让非穆斯林群体的华裔了解到有别于主流伊斯兰的论述,东方日报便邀请他针对这些课题进行书写并翻译为中文,让华裔群体能够透过万吉的视角对伊斯兰有更不同的多元看法。这本书就是集合了这些专栏文章而成,可以说是马来西亚极少由本地宗教师所著的针对伊斯兰议题进行论述的中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