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的故事是一个又一个神话接踵而来。这位在1947年出生在大山脚的非等闲之辈,既不是靠其父亲(曾任卫生部政务次长),也不是靠其母亲(当年巫统区部妇女组主席)而平步青云。
他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一步步地走向高峰。在马大读书时,他是马来语学会的主席。70年代,他参与领导学生运动,一会儿到新山协助马来农民争取土地;一会儿又到华玲领导万人反饥饿大游行。
伊斯兰世界风云人物
结果被内安令扣捕(1974-1976),两年后被释放。当年的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曾劝他出国留学,日后必有所成。可惜他不接受,反而在70年代初期成立穆斯林青年运动(ABIM)。这个组织在1973年才正式获准注册。不可思议的是,安华竟然可以招到5万名年青人加入其组织,其中包括已故伊党主席法兹诺及现任伊党主席哈迪阿旺。
本来他们三人把聂阿兹(伊党长老,丹州大臣)当成宗教偶像,也有过共同的理想。此时的安华醉心于宗教而成为许多穆斯林青年的粉丝。不但是伊党的国会议员沙浓阿末(国家文家奖得主,曾在1999年烈火莫熄时代发表影射时任执政党国阵《粪便》一书而备受争议),形容安华的出现使得伊党只能靠边站,甚至连马哈迪也被他的宗教思想所折服(参阅马哈迪回忆录)。
伊党有意拉拢安华,而安华也曾在1978年大选时,为伊党助选,协助后者捍卫吉兰丹的州政权,不过伊党最终不敌巫统。伊党在1978年、1982年及1986年的选举中,可谓一败涂地,直到1990年伊党通过与46精神党的合作才在吉兰丹州翻盘,重夺州政权。
对此事,我问过安华,为何没有参加伊党反而后来加入巫统?他坦然地说,巫统是一个大舞台,有他发挥的馀地。而且他以ABIM领导人的身份加入巫统,对马哈迪是百利无一害的。
政途平步青云
1982年,安华加入巫统后,他的政途是十分顺畅的,也成为年青人学习的典范。
顺带一提的是,安华在参加巫统之前的1980年,他在民间组织非常活跃,并被选为全国各民族反对社团修正法令的筹委会主席。他领导这个委员会向胡先翁首相、马哈迪副首相提出抗议。后来马哈迪被扶正(1981年),也就轮到慕沙希淡(内长)来面对全国社团了。这项修正条文是很诡异的,竟然把“盲人协会”也列为政治团体。
后来政府也就打消对社团法令的修改。可以这么说,安华在伊斯兰世界成为风头最健的人物时,也在全民非政府组织中崭露头角。因此当他加入巫统后,正好赶上伊朗柯梅尼的宗教革命成功,有助于让自己的名气走向伊斯兰世界。
1982年,安华中选国会议员后,就受委为首相署副部长。翌年(1983年),安华当选巫青团团长。也在同一年他成了青年体育部长。
1984年,他再次中选巫青团团长,马哈迪也对安华有些刮目相看,出国时经常把安华带在身边。1987年,安华眼见时机成熟,参加巫统副主席竞选而中选。
这一年,安华升任教育部长,意气风发。但在1987年发生的茅草行动,也让华社对他留下欠佳的印象。幸好他及快地撤回不谙华语的高级行政人员,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马安不和引发斗争
1990年,安华在党内的势力节节上升。到了1993年,在抵挡不住的催促下,安华参加了巫统署理主席的竞选。马哈迪知悉后,他劝安华放弃,但安华已是骑虎难下,也就逼使嘉化峇峇退出党选。
马哈迪在不高兴下,开始对安华有另外的想法。就在这一年,安华除了自动当选署理主席外,也拉拢3位铁哥们组成“宏愿队伍”,他们是慕尤丁、莫哈末泰益及纳吉。
这个时候,马哈迪也有收到一些告密信,但没有采取行动。在1996年党选时,他引回东姑拉沙里的46精神党,以便在巫统党选时克制宏愿队伍。结果是慕尤丁被踢出局,而在1993年党选中被踢出局的原任副主席的阿都拉,在马哈迪支持下重任副主席。
1998年8月30日国庆节前夕,开始流传马哈迪与安华的不和,他们在槟城一同参加华商的一个筹款节目,没有交流,更没有窃窃私语。两天之后,马哈迪就撤掉安华的所有官职,也将安华开除出党。
一场始料未及的斗争开始了。一边是“烈火莫熄”,另一边是犯上非道德的指控。这两人从师徒关系到撕破脸皮也不过是17年的光景。世事变化,殊难预料。
从此之后,安华与马哈迪形同陌路,没有交往也没有碰面。直到2016年马哈迪主动到法庭与安华握手言和,让政局有所改变。结果真的在2018年上演509大剧“改朝换代”。
人们都以为马安已化解宿怨,不再不共戴天。讵料不到两年“剧情”又急转直下,这一回表面上是马安有心照不宣的各怀心思,可骨子里他们之间又是否有解不开的恩怨情仇?
当剧情一变再变时,焦点也开始从集中在马哈迪身上,转移到安华时,安华最终能否遂其所愿?但只要马哈迪一天不离开政坛,他永远都是“指手划脚”的高人。
写到这里,安华遇上马哈迪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把答案留给历史来解答吧!但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少年得志并非大器晚成”。已经等了廿年,安华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