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计划在明年国民型小学四年级的马来文课本里增设爪夷文书法,结果引起华社热议,许多组织纷纷站出来表态,包括行动党13名行动党州议员与大批基层联署,呼吁行动党的内阁部长改政策。

教育部早前表示,将在明年推行的“爪夷文书法”课程,只是教导一种书法,而不是要学生去学习爪夷文。这个措施就使华社百思不解,为何偏偏是爪夷文书法,而不是其他文字的书法?教育部的目的何在?

倘若只是教导爪夷文书法,那就意味学生未必会读爪夷文字母,更甭说了解其意思了。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将爪夷文书法纳入马来文课本?如果纯属艺术鉴赏,何不将其纳入美术课或课外活动?

遗憾的是, 教育部并没有解疑释惑,以致华社对该政策的反弹愈加激烈,甚至怀疑教育部的做法形同温水煮青蛙,未来将把爪夷文纳入小学的课程里。

纷纷扰扰之际,国防部副部长刘镇东的一番言论显得特别刺耳,其中是将该课题与我国社会长期以来缺乏互信、对彼此的文化没有深入理解的现象挂钩。

刘镇东说,多语是马来西亚人的共同资产。让我们想像有那么一天,所有马来西亚人都能掌握马来文和英文、许多马来人也能掌握华文、部分华裔可以掌握泰米尔文,也有很多人掌握伊班语、卡达山语等等。当每一个人都成为能掌握多种语言的人,这将成为马来西亚国民的共同特质,恐惧他者的旧政治便将消逝。

语言非分化种族之源

掌握多语的确是了解他族文化的桥梁,但是,分化族群的根本因素并非在于语言。试问,各族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马来文,为何依旧无法建立族群间的互信?

刘镇东点出了一个问题,就是长期以来的分而治之导致族群缺乏互信。既然如此,希盟是否应该在上台后先推倒种族政策的高墙?

事与愿违,希盟领袖仍然不时发出种族性的谈话,随手拈来就有落实新的土著议程、推动土著优先政策、华人富有论等,再加上预科班学额90:10固打制、不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和罗马公约等举措,让人无法确信政府会公平对待各族。

爪夷文本身并没有问题,关键是累积已久的偏差政策,使华社对教育政策时刻保持警惕的心理,担忧稍一疏忽就导致华教变质,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教育部其实可以在实施任何政策前与相关组织进行沟通,确保彼此达成共识,以此消弭华社的疑虑。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2罗里5车相撞! 南北大道连环撞致10公里车龙

阅读全文

“头号公敌”辞职币圈狂欢 比特币冲上9.9万美元

阅读全文
女摊贩解释,当时顾客多,妇女一听到要排队就不高兴,还说要退钱,但材料都已准备好。

预定薄饼取餐等40分钟 妇申诉:摊贩突退款不卖

阅读全文

史上第一家来马上市香港公司 知行集团布局引关注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万家安:再谈五福书院问题之二——从“60年来槟城华校史话”说起

东方文荟

《槟城散记》作者邝国祥认为槟城五福书院是本地华教的起源,见于他主持校政的《时中学校四十六周年纪念特刊》上,所刊载的“六十...

阅读全文

晓林:吸毒除罪化须完整配套

东方文荟

官方宣布拟将吸毒除罪化,将吸毒者视为病人,强制医疗戒毒,民间对这项政策有赞有弹。与其说人民不支持政府,倒不如说政府的行政...

阅读全文

关嘉辉:走近达芬奇与文艺复兴

东方文荟

2019年恰逢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逝世500周年,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为这位艺术奇才举办了规模...

阅读全文

庄迪君:中等收入陷阱

东方文荟

1929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没有把美国击垮,却造成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果,蒙受最大灾难的是犹太人,...

阅读全文

林志翰:从汽油补贴到公共交通

东方文荟

去年,财政部长林冠英在财政预算案演说里率先公布了汽油补贴给低收入B40家户的政策,准备了大约20亿令吉的拨款待下半年发放...

阅读全文

庄迪君:美国的咆哮20年代

东方文荟

18世纪亚当史密(Adam Smith)的《富国论》赋予殖民行为道德上的支撑,大英帝国通过不断提升殖民力度来增加廉价资源...

阅读全文

李慧珊:如何废除“包考车”文化?

东方文荟

交通部长陆兆福在7月20日说了狠话:“别尝试挑战交通部!”部长指出,任何在考取公共服务交通执照(PSV)时涉及“包考”或...

阅读全文

万吉:知识将因恐惧而退化

东方文荟

7月21日,我被安排到马六甲一座清真寺传教演讲。这是榴梿洞葛州议员与该清真寺联合计划已久的活动。这是该清真寺系列讲座,以...

阅读全文

王永仁:细读历史、除去无用的偏见

东方文荟

把美国丑化、把洋人说成帝国主义,是一种嗜好,但只不过如此。广大民众不可能长久厌恨洋人社会。毕竟,吸纳洋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

阅读全文

林奕慧:政党下神台

东方文荟

改朝换代一年有馀,许多人对“新马来西亚”的热情逐渐冷淡,因为政权的改变似乎没有带来新气象。有者甚至已在忧虑下一届大选不知...